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tamoadmin 2024-09-03 人已围观

简介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书目2.小升初文言文常考知识点梳理3.2017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前倨后恭4.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5.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题型6.小学古文有哪些7.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8.2017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俭啬老》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书目

2.小升初文言文常考知识点梳理

3.2017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前倨后恭

4.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

5.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题型

6.小学古文有哪些

7.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

8.2017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俭啬老》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书目

小升初考试对于身处其中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场战役。考验着家长和孩子的智力、体力、耐力、毅力、抗压力。文言文是小升初语文一种特殊的题型,下面是论语小升初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小升初文言文常考知识点梳理

1. 部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七年级上 1.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用日记体形式写的:《爱的教育》。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的短诗集:《繁星》《春水》。

3.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希腊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

七年级下 1.原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转体:《童年》。

2.英国作家笛福撰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塑造了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3.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优秀科普著作:《昆虫记》

八年级上 1.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2.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3.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 1.明朝吴承恩的古典:《西游记》

2.现代科学幻想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海底两万里》

3.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传记:《名人传》

九年级上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水浒》

2.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家信汇编集子:《傅雷家书》

3.“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英国思想家培根的散文集:《培

根随笔》

九年级下 1.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富有童话色彩的:

《格列佛游记》

2.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的:《简爱》

3.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几部中长篇,九十多短

篇,二十余种戏剧,以及两千多首歌曲和大量的绘画作品。印度国歌《人民的意

志》就出自他的手笔。他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其诗集主要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和《果集》

等。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杂志:《青年文摘》、《读者》、《演讲与口才》等。

语文备考基本策略:字词推敲的敏感性要培养,大量阅读与做笔记相结合的习惯不能丢,练习时,理清思路的做法应该坚持。始终贯彻“多积累,反复练”的原则。

2. 初中阶段必读哪些古文书籍

说实话没有所谓“必读”的,如果你不想读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或是应付考试,也没人能把你怎么着,即使课本中的古文不学又怎么样呢?如果你有把握中考、高考关于古诗文和默写的分数都不要也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的话。

如果仅仅为了考试,那原则上讲读了课本中的篇目和考试、练习中所出的文段就可以了,没兴趣的话老师推荐的都不必多看。如果有兴趣的话那你自己就可以找古文来读,高中课本包括初中课本中有不少“节选”,那就找全篇来读呗,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还可以由所学的作者的一篇文章延伸去找他所有的著名篇目,也可以按照专题来,比如高中课本中《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都是关于秦统一六国不久又被人所灭的。

也可以找擅长古文的老师请他推荐一些古文书籍,向我们老师就提过《古文观止》。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古文阅读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注释 ]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至到达。 道中途,半路。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狐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 译文 ]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 寓意 ]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①/出淤泥而不②,濯③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直:挺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②染:沾染(污秽)。

③濯(zhuó):洗涤。 ④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⑤妖:美丽而不庄重。 ⑥通:贯通;通透。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蔓:。

4.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的目录

七年级(上)第一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03066 童真童趣1.溪居即事2.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第二周 明志修行1.孙叔敖纳言2.病牛第三周 明志修行1.荀巨伯探病友2.食客第四周 治学问道1.王著教帝学书2.凿壁借光第五周 睿思哲理1.黔之驴2.浪淘沙(其八)第六周 智慧哲理1.雪梅2.孔融十岁“认亲”第七周 哲理智慧1.鲁人欲之越2.君子慎所藏第八周 幽默理趣1.有盲子道涸溪2.宋有澄子者第九周 幽默理趣1.鲍君2.不死之药第十周 名人事迹1.读山海经(其十)2.荆轲刺秦王第十一周 世俗百态1.曾母投杼2.哀溺文第十二周 人生百态1.割肉自啖2.宾卑聚第十三周 自然风光1.小池2.春日第十四周 思乡念亲1.陈胜遇旧2.乡思第十五周 闲情逸致1.惜牡丹诗2.养竹第十六周 奇闻轶事1.韩娥善歌2.粤犬吠雪第十七周 奇闻轶事l.锅巴救命2.石崇与王恺争豪第十八周 治国之论1.食凫雁必以秕2.不躬不亲七年级(下)第一周 明志修行1.阮裕焚车2.曾参立节第二周 明志修行1.子罕不受玉2.黄公好谦卑第三周 治学问道1.世人皆传诵苏诗2.钓饵同而得失异第四周 治学问道1.常羊学射2.梓庆为□第五周 智慧哲理1.害群之马2.争先恐后第六周 幽默理趣第七周 幽默理趣第八周 幽默理趣第九周 风趣才能第十周 风趣才能第十一周 机致风趣第十二周 名人事迹第十三周 自然风光第十四周 自然风光第十五周 心曲绕梁第十六周 奇闻轶事第十七周 关注世事第十八周 社稷之论参考答案 。

5. 新课标小学语文必备古诗词及推荐阅读的书目有哪些

小学生必背古诗30首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

2 七步诗 曹 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卢 纶

4 咏鹅 骆宾王 44 游子吟 孟 郊

5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45 竹枝词 刘禹锡

6 咏柳 贺知章 46 乌衣巷 刘禹锡

7 凉州词 王之涣 47 望洞庭 刘禹锡

8 登鹳雀楼 王之涣 48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9 春晓 孟浩然 4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忆江南 白居易

11 凉州词 王 翰 51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

12 出塞 王昌龄 52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

13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 53 山行 杜 牧

1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54 清明 杜 牧

15 鹿柴 王 维 55 江南春 杜 牧

16 竹里馆 王 维 56 秋夕 杜 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57 乐游原 李商隐

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58 商山早行 温庭筠

19 别董大 高 适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静夜思 李 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23 赠汪伦 李 白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24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65 题西林壁 苏 轼

26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李 白 67 示儿 陆 游

28 望天门山 李 白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69 小池 杨万里

30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 甫 7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6. 小学语文的文言文篇目

杨氏之子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 小升初书籍推荐

小升初的数学绝对不会超出课本,课本中必要的公式和常用的简单公式一定要记,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明白。小升初的数学考试非常简单,不同与中考或高考,最后面没有很难的拉分题,但是现在通常外面出售的小升初数学辅导资料都是应对中学类似于分班考试的书籍,更加侧重于难题的运用,但是如果只是想先把小升初应付过去,就没有必要买书籍,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大部分与考试无关。小升初的数学考试内容基本在六年级下学期的课本内容,都非常简单,数学一般95以上不成问题,关键还是基本公式。

小升初结束以后,如果面对初中的分班考试的问题,仅仅是看书很难有效果,最好选择在外面报一些小升初的数学衔接班,对初中的数学前期学习很有帮助。

2017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前倨后恭

1. 广东省小学1

一年级:要求掌握拼音的运用,难点把字母表背熟,重点字母的运用 二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字,学习阅读文章,重点多音字的运用,还有字的认识,难点区别多音字 三年级:要求认识多字,学习作文,难点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问题,重点回答问题 四年级:要求学习作文,写作文,难点把课文理解,重点作文,阅读的掌握 五年级:要求掌握许多多音字,字词,会写好作文难点作文,重点阅读与作文 六年级:要求认识很多字,区别很多读音,字词,写好作文,难点阅读,重点作文与阅读,通常占整张试卷的60分。

2. 小升初语文考试经常考哪些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考试考察知识点

序 内容安排 知识要点

1 查字典、理解字义 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能根据汉字所在的语境理解字义。 2

多音字、同音字、错别字

正确理解字义,区别同音字。积累生活中易误读和写错的字。

3

词语解释、辨析、搭配

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掌握词语解释的方法:分解词素;联系上下文;找近反义词;抓关键词等。能从词语搭配对象、感 *** 彩、适用范围、词义轻重等方面对词语进行辨析。

4

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

能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反义词能结合语境去判断。一词多义要联系语境和自己的积累用排除法、代入法做题。

5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是一个整体的意义单位,正确理解成语不仅要明白它的本义还要把握它的引

申义、比喻义。在运用成语时,要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要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

6 成语积累与辨析

能积累课内外有关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成语。根据感 *** 彩、适用对象等,判断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是否恰当。

7 谚语、歇后语、对联 掌握谚语、歇后语、对联的特点,注意在生活和课本中积累和运用。 8

扩句和缩句、句子改写和转换、连词成句

重点掌握缩句的方法。句式变换有:“把”和“被”互换;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互换;引述句和转述句互换。辨清词语的性质,通过分析和推理句子结构,确定句子的顺序。

9

关联句、句子连贯、标点符号 掌握关联句的类型有:并列、递进、选择、因果、设、条件、承接、转折。能根据句子结构、内容、修辞等把句子写连贯;能把多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掌握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10 修改病句 掌握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混乱、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事理。

11

修辞与仿写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效果。仿写能从例句的句式、修辞、内容三方面来构思。

12

语言表达:谈看法、

劝解、写短信、言外之意

说话时要注意:话语完整,连续有条理中心;注意特定的场合、环境、对象;尊重对方、语言文明。

13 信息提炼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提炼材料的中心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抓住表格中主要信息:表头、数值变化趋势。并能分析出信息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4

古诗分类积累 从写景、写事、按季节、按动植物,按表达情感等进行分类积累。

古诗理解与运用

能背诵和理解课本和《必备古诗70首》中的古诗词。能识记重点词的字义,读懂诗句的意思。并结合语境分析、选择、运用我们所掌握的古诗词名句。

3. 初中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纳、各文言文的内容讲解、题解

在古汉语词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所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正确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文言实词的重点是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字。

通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字。如“止有剩骨”(《狼》)中,“止”是通字,而其本字是“只”。又如“满坐寂然”(《口技》)中,“坐”是通字,其本字为“座”,初中课本中涉及的通字,大约有六十个,我们列表把它们集中起来记忆。通字的读音要按其本字的读音来读,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读作“pī”,通字的意思也要按本字理解,“被”作“穿着”解释。

(二)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有所变化,同样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中又是另一个意思。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因此,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一定要心中有数,平时要多留意和掌握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例:1. 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2. 朝服衣冠,窥镜(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三)古今异义。

语言,特别是它的词汇,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变迁,古今词汇及其意义有了明显的差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掌握常用实词的变迁情况,对于读懂文言文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古今词义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 词义扩大。“再”古义为“第二次”,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的意思不仅指第二次,还指几次以上或重复与继续,使用范围扩大。

2. 词义缩小。“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在古代包括“妻子和儿女”。现在只表示“男子的配偶”,词义范围变窄了。

3. 词义转移。“涕”在古义中指“眼泪”,如“汪然出涕曰”,现在则专指“鼻涕”。词义出现了转移。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词性,这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朗读过程中,要把握这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作“用蹄子踢”理解。

(2)动词活用为名词。“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提携”本为动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作“用手搀扶的小孩”理解。

(3)形容词做名词。“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险”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作“险峻的大山”理解。

由于《中考说明》规定“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故初中生对这一内容稍作了解即可。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

2017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前倨后恭

裴佶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①报寿州崔使君候谒(yè)。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②,命茶甚急,又命酒撰③,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④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末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紽(tuó)千匹。

[注:①阍(hūn)者,守门的人。②须臾,很短的时间。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倨,jù,傲慢。〕

1.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姑夫为朝官,有雅望雅望:好名声。

B.言未竟竟:竟然。

C.寿州崔使君候谒候谒:等候拜见。

D.将鞭之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E.又令秣马、饭仆 饭:使动用法,让……吃饭。

F.及入门,有得色 门:内室之门。得:得意。

2.判断下列语句理解的正误。

A.“崔昭何人,众口称美”——崔昭是什么人,大家都称赞他?( )

B.“良久,束带强出”——过了好长时间,(姑夫)才系上腰带,勉强地到前厅见客。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起初是何等傲慢,后来又是何等的恭敬呀!( )

3.在括号处补出句中省略的成份。

A.佶至宅看其姑,会其退朝,( )深叹曰

B.及( )入门,有得色

C.佶末下阶,( )出怀中一纸

4.请各用一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A.“姑父”为什么生气地呵斥看门人,又要鞭打他?

B.“姑父”后来为什么对崔昭那么殷勤?

C.“姑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题型

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全国通用版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100篇(阅读精编)》的29~50的译文和答案

原文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3辨慧:能说会道且聪明伶俐。未知所况:不知道如何来描述。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案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

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3.①

4.如初升的弯月。

译文黄琬小时候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认为极其与众不同。

3.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不要太难,只是想练练,最近几次模考中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

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

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

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

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 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

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子;⑤代词,指鞋。 二、1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①啖:吃。 ②出:驱除。

2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①自:从。 ②是:这。

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记述;议论。

5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起大呼 B。又夹百千/求救声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 不能/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参考答案: 1。 。

4.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编⑤越人遇狗原文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擅长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5. 初中文言文精编版64.65课原文,急

64.义犬原文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焉。

既,乃以石投 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欻然复来,啮骡尾。某怒鞭之,犬鸡吠不已。

忽跃在前,愤龁 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

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 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

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译文山西潞安地方的某甲,父亲被人诬陷关在牢房里,快要死了,倾家荡产,把所有的积蓄 都拿了出来,一共才百把两银子,准备拿到府里去打通关节,说个人情。骑着骡子出了门,家里养的那只黑狗就跟着他走。

(某甲)大声喝退了它,等到他一走,那 只狗又跟着来了。鞭它赶它,它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

某下了马,走到路旁小便。小便完了,拿起石头来打狗,狗才跑开;某一走,狗突然又来了,咬着骡子 的尾巴。

某脾气,用鞭子打它,它大叫不止。忽然跳到前面,愤怒地咬了骡子的脑袋,好象硬要挡住骡子的去路似的。

某以为不是个吉祥的兆头,更加发着脾 气,勒转马就去追逐它。看到狗已经走得很远了,才勒转辔头飞跑,到达府城时已经快黑了。

等他来摸系在腰间的袋子时,银子已丢了一半,急得汗如雨下,魂飞魄 散。一夜翻来覆去,没有入睡。

忽然想起狗的狂吠乱咬,一定是有原故的。等到城门一开,便离开了府城,仔细地观察了来的道路。

自己又在心里划算,这是通往南 北的大道,来往的行人多得像蚂蚁一样,丢了的银子哪还能在那里呢?犹犹豫豫地走到昨天下马的地方,看到狗死在草丛里,身上的毛全都被汗湿透了。提起它的耳 朵来看,那一包银子分明还在那里。

某甲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买了一口棺材埋葬了它,人们都呼作“义犬冢”。65.背诺之人原文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 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

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 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 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 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麽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 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

…。

6.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

7.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编21、23(急求

21请君入瓮 文言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邱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编辑本段译文 有人告密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到家里作客,他们一边议论一些案子,一边相对饮酒。

来俊臣对周兴说:“有些囚犯再三审问都不肯认罪,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瓮,用碳火在周围烧(这个瓮),然后让囚犯进入瓮里去,什么罪他敢不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找来一个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烧着,于是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密你谋反,(太后命令我审问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瓮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磕头认罪。 或:有人。

命:命令。 方:正。

索:要。 鞫(jú):审问,追究。

瓮:大坛子 承:认罪。 推事:议论公务。

炙:烤。 内状:上交皇帝的奏本。

推:起诉。 伏:承认。

当:应该,应当。 因:于是。

22出人头地 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注释 对义:对答经义方面的问题。 殿试中乙科:天子亲自主持的考试,且难易度为甲科和乙科。

梅圣俞:北宋诗人。 避:让。

始哗不厌:开始时议论不休。 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

当时文风不正、内容怪僻的弊端不断蔓延,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消除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乃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参加殿试,中乙科。

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希望可以帮到你,给不给分都没关系,只要对你有帮助,这才是朋友不是吗? 2楼上面是复制网站的 还有学校委员的话老师应该会相信你的 我是生活委员。

小学古文有哪些

1. 小升初语文考试的题型有哪些(语、数、英)

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型及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语音

出题方式:读拼音,写字、词; 给汉字注音; 多音字; 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字形

出题方式: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把词语补充完整;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字、词义

出题方式: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按照语体色彩给词语分类;用所给词语造句;选择正确的词项;下列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是;关联词的使用。

4.句子

出题方式:句式改写; 修改病句;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古诗句积累

出题方式:默写一首大纲所要求背诵的古诗;按要求默写诗句。

6.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出题方式:语言是否得体,如何修改;仿写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写对联;如何表达更得体。俗语、谚语;拟写广告语;言外之意;通知、书信、表扬稿、请条的拟写;根据主题,写一段话。

第二部分: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考点: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翻译两个句子;对文言文的领悟。

(三)诗歌鉴赏

考点:对意象的分析;对某一句诗的分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押韵;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的体裁。

第三部分:作文

常考记叙文,分为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审题,语言的表达是否清楚、贴切,行文是否生动形象,表达是否条理清晰,思想是否深刻,以及书写是否规范。

一、小升初英语考试真题题型分析

小升初的真题题型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补全对话、补全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写作。

《注:以上题型为最常考的题型,但是每个学校的具体考题和分值会略有出入。》

英语:

听力:分值(10-20分)

毫无疑问,多听为上。一般而言,听力有精听、泛听和带着问题去听等方法。但是在此,我想说一句:发音小进一步,听力大展宏图。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经验,通常情况下,发音不准确的学生在听到标准英语的时候往往听不明白,甚至认为磁带中读错了。所以,想提高听力,可以“发音”和“多听”双管齐下。

单项选择:分值(15-20分)

读ABCD,辨南北东西,读读句之意,开准小抽屉,检查莫忘记。”这个口诀的意思是,读完选项后,学会分辨出考点,然后顺藤摸瓜,找准语法点,最后是选择答案,并且一定要检查。

完形填空:分值(10-15分)

完形填空=单选+阅读。那么一个最基本的做题原则就是“上下文上下看,语法搭配左右看”。意思就是说,如果答案和上下文有关,那就应该上下看,很有可能第一空的答案就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出现,反之亦然;如果是语法和固定搭配的填空,那么就要左右看。

阅读理解:分值(10-20分)

阅读理解和词汇量的大小直接挂钩,逻辑和推理分析能力对这种题型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提高词汇量是当务之急。目前小升初阅读理解的题型大致有以下三种:

1. 四选一。就是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2. T/F. 判断对错题,也就是ture or false.

3. 任务型阅读。这种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用英文把答案写出来,而不是单纯的进行选择。这种题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用yes和no来回答的,就不需要再扩充答案,以免出现拼写语法等错误而失分。但是如果是用why来提问,那么回答一定要用because,而且需要用完整的句子。

数学就不用说了吧

2. 小升初语文易考题分为哪几类

小升初考试中语文虽然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语文的考试也不能轻视,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主课,语文的考试分数也反映了小学阶段的学习水平,太偏科往往会影响今后的学习。下面简单说一下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型及考点。 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语音

出题方式:读拼音,写字、词;给汉字注音;多音字;划去不正确的读音;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字形

出题方式: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字、词义

出题方式: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按照语体色彩给词语分类;用所给词语造句;选择正确的词项;下列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是;关联词的使用。

4、句子

出题方式:句式改写;修改病句;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古诗句积累

出题方式:默写一首大纲所要求背诵的古诗;按要求默写诗句。

6、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出题方式:语言是否得体,如何修改;仿写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写对联;如何表达更得体。俗语、谚语;拟写广告语;言外之意;通知、书信、表扬稿、请条的拟写;根据主题,写一段话。

第二部分: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考点: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翻译两个句子;对文言文的领悟。

(三)诗歌鉴赏

考点:对意象的分析;对某一句诗的分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押韵;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的体裁。

第三部分:作文

常考记叙文,分为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审题,语言的表达是否清楚、贴切,行文是否生动形象,表达是否条理清晰,思想是否深刻,以及书写是否规范。

3. 近几年小升初语文考过的课外知识题型

语文考试主要包括拼音、字词、句子、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基础知识部分约占50分,阅读部分占20分,习作部分30分。一、拼音汉字(一)考试内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法。

(二)考试要求:1.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句。2.能辨识常用汉字注音正误。

二、词语(一)考试内容:词语的理解、辨析、归类;成语的运用;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二)考试要求: 1.能熟练地掌握音序、部首查字法,会根据词语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能用指定的意思正确组词。

2.能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辨别、修改错别字。 3.能自己积累一定的词语,按要求写词语,按要求将词语分类。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并能按要求替换词语。三、句子(一)考试内容: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见句型的转换;七大修辞方法;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八大类型;口语交际。

(二)考试要求:1.能按原文或要求写谚语、对联、格言、警句等。2.会按要求改写句子和仿写句子。

3.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有修改常见病句、正确调整句子顺序的能力。4.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含义(包括古文中的句子)。

四、古诗词(一)考试内容:必背古诗词的默写;古诗的分类考察;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二)考试要求:能按原文或要求写五、阅读(一)考试内容:分析理解题;概括内容题;归纳中心题;感悟道理题;阐述观点题。(二)考试要求:A.课内阅读:1.能按原文填空,并指出所填文章的出处、作者等。

2.能把握课文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B.课外阅读:主要从词句理解、标点使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语言、情感、写作思路等方面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文章的水平。六、写作(一)考试内容:四大文体: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法。

(一)考试要求:A.作文基本要求1.审清题意:“五审”(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对象具体限制)(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2.确定主题:“四要”(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3.选择材料:“四要”(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4.编写提纲“五点”:(1)拟好题目(2)确定主题(3)段落安排(4)每段的主要意思(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5.修改文章“五看”:(1)是否切题(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5)看标点是否正确。B.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C.记叙文·记事(1)写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经过写具体(3)按的发展顺序来写(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D.记叙文·写人(1)确定写作对象(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E.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五要”:(1)抓住物的特征(2)按一定顺序写(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三注意”:(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F.记叙文·写景注意六点:(1)抓住景物特征(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4)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5)写出自己的感受(6)借景抒情G.应用文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3.具体格式:(1)标题居中。

(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命题原则:1.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命题,根据所使用教材的不同,各有所侧重。2.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进入初中后的可持续学习。

3.以毕业年级所学内容为主。4.试题难度(易、中、难)大约按7:2:1比例设计。

4. 急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5)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⑧值:当。

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

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

5. 2017年小升初分班考试中语文到底怎么考

同学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步入了理想的中学,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分班考试这场战争。

分班考试是同学们进入中学后的第一次较量,这次较量将分出重点班,同时较量的结果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说,分班考试意义重大。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分班考试语文试题的题型特点。

在分班考试中,语文的考察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考试难度的加大。 分班考试是一个择优的过程,既然是择优,就注定了只有少数孩子能脱颖而出。

我们也知道,只要是考进重点中学的学生,其能力都不容小觑,都是一些佼佼者,要想在这批佼佼者之中选出更为卓越的学生,那就意味着,考试难度的加大。有些知识是超范围的,可能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答,但只要有极少会答的就可以了。

至于题目到底有多大的难度,通过下题可见一斑。例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

词义辨析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这道题还是考察的文言文中的词义,更为难上加难的是,还涉及到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第二:分班考试考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

分班考试的出题者都是初中老师,作为初中老师,他不像小学老师那样重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他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初中有没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掘,因此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是否有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一句话:分班考试考察的是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

下面的题型是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例题:2008年,“山寨文化”风靡全国,请仔细立刻下列材料,说说“山寨文化”的含义(什么是山寨文化)及你对它的评价。

(4分)材料一:过去一年中中国网络搜索最热门的词汇,排名第一的是“山寨”,一开始被借用来描述那些剽窃仿造的产品,后来也用来指自制的产品。这个词最早是用来描述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厂家生产的手机,这些手机使用了一种台湾研制的低价芯片,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有些甚至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

材料二:2008年,山寨帮摧城拔寨,随着山寨明星、山寨、山寨春晚等加入,山寨风暴愈演愈烈,已涉及各行各业。“山寨”火遍中国,已由一种单纯的经济行动演变为无法回避的社会文化现象。

材料三:面对“山寨文化”,有人助威,有人叫停,也有人提出“山寨文化”是把双刃剑,山寨产品通过仿制,并没有经过正规批准程序,有侵权嫌疑,同时带来一系列隐患,还扰乱市场秩序。作为一种现象蔓延开来,大家都乐于模仿和抄袭就会伤害我们民族的文化原创力。

——《新闻晨报》材料四:国家版权局局长 *** 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时为山寨文化之争定调:山寨文化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它的生存依据,有它的市场需求,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方面。 ——《南方周末》含义: 评价: 这是典型的材料探究题,需要学生先要读懂这几则材料,找出几则材料的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然后探究提炼材料的共性,最后在提炼出材料的共性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概括归纳出自己探究的结果。

其中考察了学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探究归纳、概括能力,不管是哪一环节都需要学生“强大”的能力。第三:初中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积累成为部分学生的短板。

分班考试是以初中生的水平来选拔优秀的小学生的,所以,出的题一定会涉及到一部分初一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将分班考试的重点这样来划分:小学知识、初中知识、课外知识的积累。

小学知识大家都一样在学习,基本差异不大,而初中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就成为部分学生的短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比如,首师大附中考试的语文所考内容大部分为文学常识。

而也有学校在语文的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平时积累的古诗常识外,还涉及到初一重点作家作品,甚至涉及到部分古诗词的默写及运用。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题目来了解一下。

例题: 今年是虎年,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英雄人物,请猜猜他是谁。 (1)他三人径下宝殿,与众官到朝房里,抬出铁笼,将虎解了铁索。

别人看他是虎,独行者看他是人。行者: (2)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

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

(英雄: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 ) 首先来看这道题的题型,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题型,这种题型小学没有,是初中重点题型,中考必考。

其次,三则材料涉及到《西游记》《水浒传》两部名著和《江城子.密洲出猎》这首词,都不是小学课本,而是课外知识和初中知识。分班考试语文的题型及知识点由此可见一斑。

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

小学阶段的教科书中有文言文,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大概有15篇左右,如《守株待兔》、《司马光砸缸》、《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它们大多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里面的教科书指的是部编版。

请点击输入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而形成的书面性语言,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之美。小学生多读文言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在小升初语文考试或面谈中,文言文可谓是必考内容,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升初中的重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包含很了多知识点。文言文中古汉语的字形、字义、句法等知识的理解运用,文言故事中引申的成语、俗语,以及故事中的寓意都是可能考察的部分

2017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俭啬老》

在《张吴兴亏齿》这篇文言文中,张吴兴的“不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张吴兴的才智过人。当他的牙齿受损,先达利用这个机会戏弄他,故意问他“君口中何为开狗窦?”这个问题其实是对他才智的试探。而张吴兴则应声回答“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这个回答不仅反应快,而且含蓄地反讥了对方,充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2. 其次,张吴兴的胆识非凡。在文中,他的回答不仅没有露出任何惧怕或尴尬的神色,反而敢于直接反驳先达的话,这充分显示了他的胆识和勇气。

3. 最后,张吴兴的思维敏捷。他能在短时间内对别人的戏弄做出反应,而且他的回答极其机智和幽默,这充分显示出他的思维敏捷和反应迅速。

以上这些就是张吴兴的“不常”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017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

 1.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侵晨而起侵:渐近。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 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D(赡,供给)2.应为:财产被官家没收。3.5个钱。

 4.给乞者钱时极为痛惜,唯恐别人知道他有钱,可见其吝啬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