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关于人民的古诗词名句_关于人民的古诗词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描写人民生存困难的文言文2.谁知道有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句?谢谢3.关于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古诗4.关于关心人民的诗句5.关于赞颂劳动的诗句6.古代人民辛苦劳作的诗句7.赞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诗句1.形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有哪些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唐代,白居易《观刈麦》释义: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

1.描写人民生存困难的文言文

2.谁知道有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句?谢谢

3.关于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古诗

4.关于关心人民的诗句

5.关于赞颂劳动的诗句

6.古代人民辛苦劳作的诗句

7.赞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诗句

关于人民的古诗词名句_关于人民的古诗词

1.形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有哪些

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释义: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释义: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唐代,崔道融《田上》

释义: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释义: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2.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有那些

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9、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有谁能提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古诗

1.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蚕妇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4.有关劳动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至,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无论是刘禹锡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还是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都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这样教育太子:“朕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朕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意思是说,我每逢穿衣吃饭,都会感念耕种的农民和织女的艰辛。

生命因劳动而美丽,美丽因勤劳而精彩。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李白一生写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首。他有一首题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透过短短二十个字,我们不难感受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五月,是麦收的农忙时节。熟透的小麦扎煞着麦芒,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沙啦啦作响。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赞同2| 评论

5.描写古代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6.描写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1. 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有那些

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9、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描写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3. 有关劳动人民的古诗四句

1、锄禾唐李绅 bai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du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蚕妇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4、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zhi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dao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专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属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4. 有关劳动人民的古诗词

悯 农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观刈麦

白居易(时为盩厔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描写人民生存困难的文言文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谁知道有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句?谢谢

1. 形容“底层人民辛苦”的文言文有哪些

1.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

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

4. 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

5.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1.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3. 《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4.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5.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2. 求描写人民生活苦难的古诗词~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杜甫的“三吏三别”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关于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古诗

谁知道有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句?谢谢, 描写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求描写古代人民苦难生活的诗词

杜甫的 三吏三别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关于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文章

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爬进去挖煤,又像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挑脚的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著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帐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瞅著了。睡得正熟,我匆忙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时辰,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

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离车站还有二三公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

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我回答:“我不饿。”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描写劳动生活的诗句(两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杜甫描写劳动人民悲惨的诗句

最有名的一句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然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大作家,很多的诗歌都是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比如《三吏》《三别》,具体可以查阅唐诗大全。

请问有谁能提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古诗

:blog.sina../u/464e33c4010005op

李白《古风》赏析(二)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

:cache.baidu./c?word=%B3%FA%3B%BA%CC%2C%C9%CD%CE%F6&url=%3A%2Eyqsxjjw%2E%2E/gu%2520shi%2520xin%2520shang%2Ehtm&b=0&a=4&user=baidu

悯 农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杜甫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诗如题 谢谢了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石壕吏中描写劳动人民疾苦的诗句,是什么?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资料

交通运输业成效显著

国家统计局 1999-09-18 14:42:56

——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十

旧中国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自1872年清 *** 建立招商局,到新中国成立前的70多年,运输发展极为缓慢,装备破旧,畜力车和木帆船等民间运输工具大量使用,运输布局很不合理,广大内地普遍处于十分闭塞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2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运输网持续发展

建国初期,新中国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运输,从1953年起,开始有的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布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和巩固国防的需要,经过50年的建设,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展,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一、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经过近50年的建设,运输线路长度成倍增长。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5 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公里,增长1.6倍;内河通航里程11万公里 ,增长40.3%;公路里程127.85万公里,增长14.8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公里,增长132.3倍,其中国际航线长度已占民航线路总长度的33.5%,通达33个国家的64个城市;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公里,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二、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旧中国的交通运输网布局极不合理,铁路、公路偏集于东部沿海及东北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56%的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和公路里程长度仅占全国的5.5% 和24.3%。福建、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七个地区不通铁路,出行十分不便。50年来,随着成渝、宝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兰新、包兰、鹰厦、京九、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三、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1998年,我国铁路复线已由1949年的867公里增加到19673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比重由1949年的4%提高到34.2%。为了满足运输量日益增长的需要,铁路线路钢轨也在向重型化发展 ,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 50公斤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9公里,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1998年末,电气化铁路里程已占22.5%,比18年增加20.4个百分点;铁路自动闭塞里程21042公里,半自动闭塞里程41360公里,已完全替代了落后的路签、路牌等人工闭塞方法;有87.5% 的铁路车站安装了道岔的电气集中装置,改变了落后的分散人工操作方式。

1949年,全国8.08万公里的公路中,铺有路面的仅占40%,1998年,已提高到93%。八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尽管起步晚,但取得了飞速发展。“八五”期间,高速公路由“七五”末的522公里发展到2141公里。进入“九五”,高速公路以年均1000多公里的速度增长,1998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733公里,跃居世界第七位,短短的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一些国家几十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在内河通航里程中,水深一米以上能通行轮驳船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2.9%提高到1998年的60.5%。沿海主要港口的万吨级深水泊位,1998年已达468个,比18年增加335个。

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

各种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标志著现代运输业的建立和发展。建国初期,约有一半左右的货运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而在1998年完成的货运量中,由现代化运输工具承担完成的运输量已占98%以上;铁路牵引动力由蒸汽化逐步向内燃化、电气化过渡,1998年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拥有量已占机车总台数的 86.4%;在铁路货车中,载重量在60 吨及60吨以上的大型车辆占.8%,铁路货车静载重已由1950年的26.6吨提高到1998年的57.6吨;民用运输船舶,经过不断调整结构,大中型船舶大大增加,使船舶的载重吨位得到大幅度提高,1998年,全国民用运输船舶达到26万艘,4800万载重吨位,比18年分别增长1.6倍和2倍;远洋运输也有较快发展。1998年,我国远洋船队运力超过2400万载重吨,可以航行到世界上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个港口。集装箱运输80年代持续快速发展。1998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41万国际标准箱(TEU),上海港已跻身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强;许多港口吞吐能力正朝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运量稳步增长,运输结构逐步改善

近5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1998年,旅客运量完成 137.7亿人,相当于全国平均每人旅行 11.03次,比1950年的0.37次提高29倍。18年,完成货运量24.9亿吨,比1950年的2.16亿吨增长10.5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运输量大增,1998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126.4亿吨,又比18年增长4.1倍。其中,铁路增长46.4%,公路和水运分别增长10.5倍和153.1%。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增加,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幅度增长,199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22亿吨,比1952年增长了63倍。

在运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运输结构逐步改善。铁路运输仍保持着大通路、主干道的重要作用,承担著中长距离和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但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比重开始下降,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由18年的54.4%下降到1998年的32.5%,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也由18年的62.7%下降到35.4%。其他运输方式运输能力的快速提高,减轻了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的压力,使铁路运输运力紧张状况得到较大缓解。公路、水运和民航的潜力开始得到发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公路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由18年的 29.9%上升到 56.3%,水运货物周转量则由18年的38.4%上升到51.3%,民航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由18年的1.6%上升到7.6%。

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交通运输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开始,铁道部对所属企业先后实行提取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制,对少数单位进行利润递增包干试点。1983年,院对铁路运输实行税后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后,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端,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同年,按照铁路运输特点,陆续将20个铁路局合并成12个,有力地加强了集中统一指挥和车流调整,提高了运输效率,扩大了运输能力。1986年,院正式对铁路实行投入产出,以路建路经济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快了新建铁路和旧线改造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铁路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生产布局和运输产品结构上做了重大调整,先后停办了1016个小站的客运业务和 433个小站的货运业务,使铁路运输生产布局和配置得到优化;同时,为了适应运输市场需求,以大面积提速为龙头,在旅客运输上推出了快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朝发夕至列车、城际列车、旅游列车;在货物运输上,推出了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快运货车等一系列优质服务措施,在开拓运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8年新的执行图中,铁路客车总对数增加到1108对,其中,快速列车80对,比原执行图增长了 1倍,夕发朝至列车由原来的64列增加到228列,增长了2.5倍。

交通部门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下放,逐步实现由主要管企业转向全行业管理。对沿海的主要港口实行政企分开、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方针,各下放港口的利税和基本建设折旧基金全部用于“以港养港”,实行以收抵支,增强了港口的自我发展的活力。地方交通也将省属企业下放到中心城市或地、县一级,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同时,初步健全了省、地(市)、县、乡(区)四级的运输管理机构,为实现全行业管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调动了全社会办交通的积极性,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办交通的繁荣景象。1998年末,全国个体及联户拥有客货汽车191万辆,比年增长10.1倍,已成为社会运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运输部门也积极端正经营思想,改变经营作风,为使用者着想,在客运方面开展吃、住、行服务,在货运方面推行产、运、销服务。

民用航空在原有地区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了六个航空公司,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地区管理局仅作为国家管理民航事业的 *** 机构,实现了政企分开。民用机场改为独立经营的企业,实行收费制度,向所有民用航空企事业单位开放并提供服务。

5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20年,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除部分铁路干线和民航热点航线以外,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基本能满足运输需要。交通运输也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走向开放和竞争,运输方式之间、运输方式内部的竞争局面开始形成,乘客和货主对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竞争也使运输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前进中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50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和生产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产规模和交通运输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因长期以来交通运输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欠帐过多,运输市场仍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比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1、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长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运输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跨地区、多方式的运输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给运输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铁路运输因运价长期偏低,近年来已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公路和水运企业因无法形成区域性运输网路体系,导致区域性区域客货源不足,车辆和船舶的空驶率偏高,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严重。

2、现有的运输设施及装置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装置落后,蒸汽机车完成的运量仍近五分之一,5 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路,有约40% 的区段运输能力基本达到饱和状况,旅客运输超员现象时有发生;公路道路还没有形成干线网路,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仅占全国通车里程的9.5%,等外路的比重则高达20% ,且断头路大量存在,部分公路路段流量超过设计能力,主要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港口接卸能力和疏运能力不配套,压船压港的现象经常发生;内河船舶老旧程度严重,航道通航条件差,水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民用机场数量少,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还有一半多没有通航。

“九五”及到2010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目标是:客货运输在基本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将重点解决大通路、主干线运能不足的矛盾,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道路状况,加强安全保障,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发展方向。铁路建设应积极推动我国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地方 *** 的积极性,利用外资、合资的形式,加快铁路网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网路的建设步伐。公路建设将大力提高现有公路质量,解决大中城市间道路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时,深化公路运输企业改革,形成一大批专业化程度高,跨地区经营的骨干运输企业。大力加强沿海、内河港口建设,提高港口专业化作业水平。航空运输以改造现有机场,提高运输安全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同时,加快综合运输系统建设,形成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运输大通道。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交通运输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对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将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把握机遇,努力奋斗,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交通运输落后状况和被动的局面,在总体上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关心人民的诗句

1. 关于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

关于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 1.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有那些

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9、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歌颂或赞美劳动人民的诗

1、《田家行》唐代: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译文:乡间农家欢欣鼓舞,喜乐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

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夏粮丰收了。夏茧也丰收了,檐头缲车索索作响,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得自生自灭。

一派丰收之景,但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乡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

在这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官府的横敛就行了乡民们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2、《咏田家 / 伤田家》唐代: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译文: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

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3、《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4、《四时田园兴》宋代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悯农》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3.歌颂或赞美劳动人民的诗

1、《田家行》

唐代: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译文:乡间农家欢欣鼓舞,喜乐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夏粮丰收了。夏茧也丰收了,檐头缲车索索作响,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得自生自灭。一派丰收之景,但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乡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

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在这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官府的横敛就行了乡民们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2、《咏田家 / 伤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译文: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3、《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4、《四时田园兴》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4.歌颂劳动人民的诗歌

《父亲将一捆稻举到垛上》 父亲将一捆稻举到垛上 微曲的腰像拉满的弓 一年 或者若干年 他的双臂像缀满果实的稻杆 因负重而不颤抖 这一瞬被我定格纸上 成为我记忆中闪耀的灯塔 一棵水稻 或者 一缕秋天的阳光 这些质朴的词汇 使我贫瘠的诗歌 找到了 生活的血脉 民族的根 他的背影里还有末收割的田垄 沉甸甸的稻穗压迫着禾杆 一株连着一株 一遍连着一遍 金黄的风向九月的天际铺陈 《女清洁工》 在北环路 黎明拖着残梦 我生活的附近 多少个难以打发的黄昏 她来回走动 数年如一日 花季的年龄布满积尘 为我们的嘴能张口呼吸 她戴着大口罩 被遮掩的天生丽质 除了打着旋儿的风 没有谁向她回头 她是晨露? 是傍晚以后的一块抹布? 扫帚般的小辫在雾中 无法清除的 是我们体内习惯的垃圾 她的工作是在昨天的路上重复 因为生活和落叶在重复 没有人怀念洁净的早晨 灰尘正悄悄地改变每一晨昏。

5.唐代白居易赞美劳动人民的古诗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6.求帮写一首关于赞美劳动人民的小诗,两三四段就好

当你走进饭店、走进商店、走进繁华的商业区,你可知道服务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还是那样站立。

当你走进学校,你可看见知识的闪光,你可听到书与人的交流,你可闻到老师的汗水,知识变的劳动更加的伟大无比。

当你坐在小汽车享受个人的流动空间,当你坐在巴士享受公众的效益,当你坐在远行的大船享受旅途的潇洒,当你飞入蓝天把世界变小,您可知道劳动的美丽。

钢花的四溅、机床的轰鸣、高楼大厦上看不到原始的印记,工人,您用那坚实的臂膀拖起我们的生活。您用那扎实的工作方便了我们的便利

关于赞颂劳动的诗句

1.表现关心人民疾苦的诗句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后两句都行!

望纳

2.中国文学史上关心人民的作家及诗句十条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白居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居易)

3.杜甫关心人民疾苦的诗句

《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作品中都有许多忧国忧民的著名诗句。

下面有一些,请参考: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十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父家,聚敛贡城阙。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归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来。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4.关心百姓的古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重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的《石壕吏及其他吏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山坡羊 潼关怀古① 元·张养浩 峰峦②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③潼关路。

望西都④,意踌躇⑤。 伤心秦汉经行处⑥,宫阙⑦万间都做了土。

兴⑧,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 释①山坡羊:元曲牌名。

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②峰峦:山峰和山峦。

③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⑤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⑥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⑦宫阙:泛指宫殿。⑧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赏析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5.抒发关心老百姓生活的诗句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爱国,关心百姓的诗句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关爱老百姓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

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语本《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

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为,做。

孺子,儿童。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景公的牙齿挂折(shé)了。

因而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就称齐景公为“孺子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

这是鲁迅《自嘲》中的诗句。全诗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又,千夫指为千夫所指,千夫指的,也就是人民的公敌。

古代人民辛苦劳作的诗句

1. 歌颂劳动的古诗词大全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9、《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10、《贫女》 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1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 赞美劳动的诗词

观刈麦 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白居易的《卖炭翁》,代表作。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

3. 赞美劳动者的诗句

1、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3、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译文: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4、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5、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4. 关于歌颂劳动者的诗歌

站在红五月首端

深入劳动者中间

感悟阳光里那跳跃的音符

一不小心

滴落下来

打动了无声的果林

沉寂的大地上

顿时

响起劳动的那支劲歌

回荡在亿万劳动者心中

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

震落满树鸟声

铺红挂彩的早晨

情不自禁

阳光

雨露

春风

催开着城市的文明之花

催长着乡村的劳动之果

满眼的美景

在飘飞的音符下

欢快传唱着劳动之歌

劳动之歌

带来春播的佳音

捎去夏耘的希冀

令大地充满诗情

任金秋点染画意

劳动之歌

永唱不衰

音符般自地底不断拱出

丰硕的果实

味美

香甜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 ,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

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

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 归月色 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使者

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

最真的赞歌

5. 赞美劳动光荣的诗词

站在红五月首端深入劳动者中间感悟阳光里那跳跃的音符一不小心滴落下来打动了无声的果林沉寂的大地上顿时响起劳动的那支劲歌回荡在亿万劳动者心中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震落满树鸟声铺红挂彩的早晨情不自禁阳光雨露春风催开着城市的文明之花催长着乡村的劳动之果满眼的美景在飘飞的音符下欢快传唱着劳动之歌劳动之歌带来春播的佳音捎去夏耘的希冀令大地充满诗情任金秋点染画意劳动之歌永唱不衰音符般自地底不断拱出丰硕的果实味美香甜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风,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荒芜人烟的戈壁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去建设祖国,我们的电业工人起五更归月色战沙暴,巡线,检修,消缺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细心检查,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这就是光明使者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最真的赞歌。

6. 有那些描写、赞美劳动的诗

锄禾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7. 有关劳动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至,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无论是刘禹锡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还是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都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这样教育太子:“朕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朕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意思是说,我每逢穿衣吃饭,都会感念耕种的农民和织女的艰辛。

生命因劳动而美丽,美丽因勤劳而精彩。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李白一生写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首。他有一首题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透过短短二十个字,我们不难感受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五月,是麦收的农忙时节。熟透的小麦扎煞着麦芒,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沙啦啦作响。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赞同2| 评论

8. 赞美劳动者的古诗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

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

《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

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蚕妇① [宋] 张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2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y*)——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少愚。益州郫(0)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

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

9. 赞美劳动者的诗歌有哪些

《五一颂》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 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 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 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 归月色 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使者 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 最真的赞歌!《热爱劳动》 我们朴素的愿望 就是永不停息的劳动 就是让劳动成为美德和手艺 代代相传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 纯粹如父亲的面孔 让人无法抗拒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我们把田野小心的拿在手上 放在心上 在乡村 在四起的歌谣里 劳动是我们成熟的唯一途径 如今 幸福正从深入浅出的劳动开始 从田野和乡村的所有角度 天南地北的包围我们 热爱劳动 我们疲倦的身子纯净 灵魂安详《黄金舞蹈》 置身在劳动的庇护下 我的身体 在阳光的节拍中 感恩一样起伏 有金属的声音响起 有金属和泥土摩擦的声音 这种充满诱惑的声音一直盘旋在土地上空 使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 土地的味道 劳动 使我们象汗水一样涌出 无穷无尽 无声无息 象一片敲打金属的羽毛 我们为劳动而生 揭下身上的鳞片 随雨水一起渗进泥土 在一个黄金舞蹈的成熟之季 我们香气四溢 并且 高悬枝头 热爱劳动《劳动之歌》 站在红五月首端 深入劳动者中间 感悟阳光里那跳跃的音符 一不小心 滴落下来 打动了无声的果林 沉寂的大地上 顿时 响起劳动的那支劲歌 回荡在亿万劳动者心中 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 震落满树鸟声 铺红挂彩的早晨 情不自禁 阳光 雨露 春风 催开着城市的文明之花 催长着乡村的劳动之果 满眼的美景 在飘飞的音符下 欢快传唱着劳动之歌 劳动之歌 带来春播的佳音 捎去夏耘的希冀 令大地充满诗情 任金秋点染画意 劳动之歌 永唱不衰 音符般自地底不断拱出 丰硕的果实 味美 香甜《五一,劳动节之歌》 山一样的脊,弓下来 铧犁弓下来 农人的腰,弯下来 汗水滴落 五月,有太阳风 有鲜绿色的禾,有裹着喜庆的大红彩绸的笑声 有宁和的炊烟 升起来,升起来┅┅ 当城市的瞳孔,找到一种高度 雄伟,这古老的方块名词 被注入激素一样拉长身段,不可遏止地节节生长 匍匐的劳动号子,都爬上 矗立的顶端,爬上飞行物,爬上太阳系 在星汉的璀灿里,溺入幻想 我想到伊甸园,裸露 和一张树叶.想到石器围猎,想到人类用燧石敲出第一缕闪耀的星火 想到造纸术,指南针 火药,活字印刷 想到,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头部┅┅ 劳动光荣,劳动 创造幸福,劳动 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种智慧与快乐 我们伸展肌腱 让春风,抚摸身上河流一样鲜活的脉络 走出贫穷的沼泽 用诗歌书写,诗一样的生活《歌唱劳动 》 一 歌唱劳动 在这个花草苏醒柳枝跳舞的季节 我歌唱一只在松软泥土下蠕动的蚯蚓 这蠕动是最曼妙的舞蹈 它与农人耕耘与播种的躬身姿势 优美地契合,弥漫一些大豆的金黄 稻谷的芳香,成为墒情充裕的土地上 最美的舞神 二 歌唱劳动 在千里之外遥远的故乡小村 我歌唱自己年迈的乡下母亲 她不知道五月里的某日是母亲节 只晓得早早升起那缕袅袅的炊烟 然后荷锄,走向田垄 让滴答的汗珠敲打丰收的渴望 看麦苗仿佛自己青葱的女儿一样,嫩绿地长大 三 歌唱劳动 在八百米幽暗板结的地心深处 我歌唱一盏熏黑而明亮的矿灯 它的光焰是喷射着汗水的咸涩 矿难让那些嶙峋的骨骼愈加坚硬 无数炭黑的手捧出又一道晨曦 此刻,初升的暖阳洒在身上 比空气更轻,比磐石更重 四 歌唱劳动 在城市里每一条静谧或喧闹的街衢 我歌唱一把悠然舞动的扫帚 它缄默不语,一任身体与大地亲近 擦出些胭脂,为城市梳妆 关于平凡和伟大 关于卑微与崇高 舞动的扫帚,用绝美的舞姿注释 五 歌唱劳动 在与我比邻的一家医院洁白的产房 我歌唱每一声初生婴孩幸福的啼哭 它嘹亮而悠扬,如快乐的音符 在女护士疲惫的汗珠上起舞 真想把最美的诗歌献给她们 可面对她们——这些圣洁的天使 我羸弱的诗句,何其卑微《五一黄金周即将》 风暖了 雨也柔了 阳光一露 我们心情无比的灿烂 五一黄金周即将 我为谁安排 谁安排了我 我又将在堵塞的海陆空路面 气喘嘘嘘的 把人民币整百整百地数去 景点中每一张怡人的笑脸 就是一张惊人的门票 我在中把心搁浅 我在为谁买单 房子?车子?还是心情 全国的跑,满世界地飞 抓紧时间把这七天消费 腿酸了 心也倦了 生命中却憾留下一丝无以言说的无奈 诚然诚然 我变成金钱的主宰 金钱又何尝不奴役了我 五一黄金周即将 一路让人留恋忘返的风景 十分温馨的服务 在阳光灿烂的五月是否 又将被多少虚伪与虚荣腐蚀《劳动之歌》 劳动节劳动者在工作 工作是多么的快乐 阳光是那么明媚 阳光下的树木绿叶婆娑 机器在飞速地转动 也在为节日唱着一支赞歌 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 岗位是多么平凡 你们都是在创造新的生活 休息时为了更好地工作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这是人类永远的旋律 也是劳动者心灵之歌 劳动者平凡才显伟。

赞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诗句

1. 关于人民辛苦劳作的诗句

关于人民辛苦劳作的诗句 1.描写古代人民辛苦劳作的诗句

李绅的两首《悯农》是很出名的了。

这是他的另一首《悯农》。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还有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诗句有哪些

1,《观刈麦》唐代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2,《悯农二首》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农家》唐代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译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4,《观田家》唐代 韦应物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译文: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5,《田上》唐代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3.描写古代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4.形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有哪些

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释义: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释义: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唐代,崔道融《田上》

释义: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释义: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5.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诗句

《归园田居》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旧。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6.白居易描写农民艰苦劳作的诗句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7.描写人民辛苦劳动的古诗

观刈麦 白居易 时为盩厔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题意为观看农民收割麦子。诗歌描写民生疾苦,替老百姓疾呼痛苦之声,表现赋税的繁重,对弱者,受压迫者的同情,怜悯,关心,对剥削者压迫者的抨击。

1. 有关于人民安居乐业的诗句

有关于人民安居乐业的诗句 1.描写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诗词

1、菱荇鹅儿水

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译文:**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

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

2、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3、忆昔二首

唐代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译文: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4、登观音台望城

唐代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译文:唐长安城布局异常整齐,街道宽阔平正,城市绿化、美化都很讲究,有严格要求。唐长安城形如棋盘,城内各坊都有统一规格。

5、长安早秋

唐代子兰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译文:家家户户的门前士兵和战马来来往往,达官贵人们夜夜在酒楼欢歌。

2.形容安居乐业的诗有哪些

1、《题踏歌图》

宋·马远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2、《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成语古诗中的安居乐业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来形容全国形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国;不能读作“ɡuǒ”。

辨形泰;不能写作“太”。

近义词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反义词兵荒马乱、国弱民穷、国破家亡

例句

(1)我们都喜欢过“~"的生活。

(2)在战争年代;人民想过上~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4.杜甫描写安史之乱平息后百姓安居乐业的诗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中“快”从何来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者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 一首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不仅是因为语言的无隙可乘,更因为诗中蕴含的深沉感情,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读后依然为之动容。

这也就是的诗者,真情流露。庄子更是注重诗的真,一种原始的感情流露,强调诗的真谛在于以情感人,而不是凭文字的优美,或者因为创作技巧的运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喻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是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流露,能够给人一种感情的认同感,因而千古后依然脍炙人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范满衣裳”这是全诗中唯一记事的一句,让我们隐约知道了当时发生的事。

这首诗写于广德元年春,当时杜甫正寓居梓州。这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自杀,叛军纷纷投降,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杜甫饱尝战乱之苦,又忧国忧民,一听到这个消息,真是欣喜若狂,脱口而出这首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悲。

杜甫一生坎坷,空有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流落民间,历经安史之乱,看透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便是最真实的写照,他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贫苦人民,写了很多记载百姓苦难的诗,如《三吏》、《兵车行》、《哀江头》、等,寄托了深沉的忧思。 可以说,他无时不在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希望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战乱漂泊的年代,他虽然渴望为国为民出力,然而却无从下手,心中积压了无数的感情,宛如一座沉寂的火山。

在此前,他的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缓慢深沉,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变其沉郁顿挫,诗写得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自然明快,所以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如〈杜诗言志〉:“看他八句一气浑成中,细按之却有无限妙意,直是情至文生。”

诗人曾经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得偿,这如沉寂的火山终于涌出地表,势不可挡,诗人多年积压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终于喷出,这不能不快吧。 细细品味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听到喜讯后禁不住老泪纵横,是喜悦的泪水,是为自己终于能够重回故乡,不再异乡漂泊而落泪;是为人民不再遭受战乱之苦,再次过上稳定的生活而流泪;是为终于看到国家统一,不再分裂而流下高兴的泪水。

如此深的感情在瞬间化作泪水涌出,这不能不是一快吧。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看妻子,愁闷扫尽,收拾诗书,欣喜若狂。

在这句诗中,着重点明“喜欲狂”,与“却看妻子”与“漫卷诗书”作携眷整装之势,暗逗下文的“还乡”诗的节奏感强,环环相扣,宛如高山流水,一气呵成,后四句写诗人急欲还乡,诗人一面顾盼妻子,一面收拾诗书,一面又纵酒高歌——诗人为国家,为人民结束战乱而兴奋若狂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末二句,幻想沿江东下直达故乡的境界,仿佛千里归途只一瞬,可见诗人心中是多么的喜悦了!想到还乡,眼前立即浮现归途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点: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仿佛那旅途中的千山万水都只是地图上的几个图标罢了。

一切都不用放在心上,只要能回家。这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诗句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

感情流畅,连贯性、整体性极强,毫不受律体的束缚。把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在炼字造句方面的努力。怪不得苏轼曾说:“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在文末二句中,所用的动词是有考究的,“峡险而狭,故说穿,出峡水顺而易,故说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

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馀俱写情,生平第一快诗也!(1)在诗句中,诗人将地名一一列举出来,给人一种归家的无比迫切之情。 因此,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的中的快从何而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简略说明。

当然,这只是我浅薄的见解,不过是见笑于大方之家罢了。首先,是感情的真挚流露,突然而来的狂喜,宛如火山爆发般汹涌而至,此一快也。

其次是诗句紧密连接,环环相扣,每每后一句都为前一句服务,前面为后面埋下伏笔,后面为前面的疑问解答。宛如高山流水,任何一处地方都不能断开,节奏强劲,如行云流水。

再次,运用生动传神的动词,“即从”、“穿”、“便下”、“向”连接四个归途中有代表的地方,把想象中归[家似箭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诗人在诗中的情绪变化也是一“快”,从“涕泪满衣裳”到“喜欲狂”、“白日放歌”,寥寥无几的语言便把诗人内心激动,喜悦,百感交集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露了。

然而,由于自身浅陋的原因,对这首诗只能窥毛发,不知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