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_钱钟书写的古诗 汝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南饶北季》中的饶宗颐2.求钱钟书的原文3.10首绝美古诗七言绝句4.关于骄阳的诗句古诗5.描写茶的优美古诗词6.钱钟书围城文言文的运用7.关于童真的古诗句8.描写午睡的古诗词有哪些?《吃饭》原文—钱钟书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
1.《南饶北季》中的饶宗颐
2.求<谈中国诗 >钱钟书的原文
3.10首绝美古诗七言绝句
4.关于骄阳的诗句古诗
5.描写茶的优美古诗词
6.钱钟书围城文言文的运用
7.关于童真的古诗句
8.描写午睡的古诗词有哪些?
《吃饭》原文—钱钟书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份;饥渴吃喝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份,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籍口,彷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古罗马诗人波西蔼斯(Persius)曾慨叹说,肚子发展了人的天才,传授人以技术(Magister artising enique largitor venter)。这个意思经拉柏莱发挥得淋漓尽致,《巨人世家》卷三有赞美肚子的一章,尊为人类的真主宰、各种学问和职业的创始和提倡者,鸟飞,兽走,鱼游,虫爬,以及一切有生之类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为了肠胃。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饱满的肚子最没用,那时候的头脑,迷迷糊糊,只配作痴梦;咱们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饭睡中觉,就是有力的证据。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德国古诗人白洛柯斯(B.H.Brockes)做赞美诗,把上帝比作“一个伟大的厨师傅(dergross Speisemeister)”,做饭给全人类吃,还不免带些宗教的稚气。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样的上帝,不做也罢。只有为他弄了饭来给他吃的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譬如一家之主,并不是挣钱养家的父亲,倒是那些乳臭未干、安坐着吃饭的孩子;这一点,当然做孩子时不会悟到,而父亲们也决不甘承认的。拉柏莱的话似乎较有道理。试想,肚子一天到晚要我们把茶饭来向它祭献,它还不是上帝是什么?但是它毕竟是个下流不上台面的东西,一味容纳吸收,不懂得享受和欣赏。人生就因此复杂了起来。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所以吃饭时要有音乐,还不够,就有“佳人”、“丽人”之类来劝酒;文雅点就开什么销寒会、销夏会,在席上传观法书名画;甚至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吃的菜不用说尽量讲究。有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舌头像身体一般,本来是极随便的,此时也会有贞操和气节了;许多从前惯吃的东西,现在吃了彷佛玷污清白,决不肯再进口。精细到这种田地,似乎应当少吃,实则反而多吃。使让肚子作主,吃饱就完事,还不失分寸。舌头拣精拣肥,贪嘴不顾性命,结果是肚子倒霉受累,只好忌嘴,舌头也只能像李逵所说“淡出鸟来”。这诚然是它馋得忘了本的报应!如此看来,吃菜的人生观似乎欠妥。
不过,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彷佛一只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最粗浅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鸭和甜酱,或如西菜里烤猪肉(Roastpork)和苹果泥(Applesauce)、渗鳘鱼和柠檬片,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份,像佳人和才子,母猪和癞象,结成了天造地设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属。到现在,他们亲热得拆也拆不开。在调味里,也有来伯尼支(Leibniz)的哲学所谓“前定的调和”(Harmonia praes tabilita),同时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协,譬如胡椒和煮虾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音乐里,商角不相协,徵羽不相配。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论语》上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那一大段,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孟子曾赞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为“圣之和者”,这里的文字也许有些错简。其实呢,允许人赤条条相对的柳下惠,该算是个放“任”主义者。而伊尹倒当得起“和”字——这个“和”字,当然还带些下厨上灶、调和五味的涵意。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至于请饭时客人数目的多少,男女性别的配比,我们改天再谈。但是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鉴》(Almanachdes Courmands)里有一节妙文,不可不在此处一提。这八小本名贵希罕的奇书,在研究吃饭之外,也曾讨论到请饭的问题。大意说: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吃饭有时极象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正如讨阔佬的**,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落,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
1.吃饭和结婚有什么共同点?
2.上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3.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是什么?
人生就因此复杂了起来。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
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
问题:吃饭把人分为两种,有什么含义?
1.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2.类比法
3.名实背离,以虚名掩盖实质
钱钟书的《吃饭》题目是什么意思?
吃饭有时极象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正如讨阔佬的**,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落,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 本是说理,却说得妙趣横生,让人读来兴味无穷。散文写景状物,写出来的决不是景、物的"博物志"类的"标本",它的议论说理,也决不是高头讲章式的训诫。充溢的情味,鲜活的灵机,使它令人赏心悦目,并使人在它的美雅之"趣"的熏陶中获得趣味、性情的培养。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
尔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
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Lord Acton)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
由之史》,没有完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
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
自由更重要"。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
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近更重要"的感
想。有时我竞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九O八)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
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
《王制》有之:"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
千年来之排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
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
论者、无神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
《礼让》的一篇)的"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我在那时候当然没有梦想到说这话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一九二
三)会很热心的给《西游记》作两万字的考证!我在那时候当然更没
有想到那个小孩子在二、二十年后还时时留心搜求可以考证《封神榜
》的作者的材料!我在那时候也完全没有想想《王制》那句话的历史
意义。那一段《王制》的全文是这样的: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声异服奇技奇
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
杀。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我在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懂得这一段话的"诛"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
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我在那时候
抱着"破除迷信"的热心,所以拥护那"四诛"之中的第四诛:"
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我当时完全没有梦到第四诛的"于
鬼神......以疑众"和第一诛的"执左道以乱政"的两条罪名都可以用
来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当时也完全没有注意到郑玄注里用了公输
般作"奇技异器"的例子;更没有注意到孔颖达《正义》里举了"孔
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的例子来解释"行伪而坚,言伪而辩,
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故第二诛可以用来禁绝艺术创作
的自由,也可以用来"杀"许多发明"奇技异器"的科学家。故第三
诛可以用来摧残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著作出版的自由。
我在五十年前引用《王制》第四诛,要"杀"《西游记》《封神
榜》的作者。那时候我当然没有想到十年之后我在北京大学教书时就
有一些同样"卫道"的正人君子也想引用《王制》的第三诛,要"杀
"我和我的朋友们。当年我要"杀"人,后来人要"杀"我,动机是
一样的:都只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都失掉容忍的度量了。
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
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考,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
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我的无神论与***的无神论有一点根本的不
同。我能够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够容忍一切诚心信仰宗教
的人。***自己信仰无神论,就要消灭一切有神的信仰,要禁绝一
切信仰有神的宗教,——这就是我五十年前幼稚而又狂妄的不容忍的
态度了。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
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
也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
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
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
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
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
忍并臣敬重—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
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
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冶自由史上,我们都可
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
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
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一个宗
教团体总相信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
些和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必定是错的,必定是异端,邪教。一个政治
团体总相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
和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必定是错的,必定是敌人。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
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已是不会错的心理
。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
仰了。
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
约翰高尔文(John Calvin)等人起来革新宗教,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
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但是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
之后,新教的领袖们又都渐渐走上了不容忍的路上去,也不容许别人
起来批评他们的新教条了。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
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Servetus)
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镇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
的活烧死。这是一五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的事。
这个殉道者塞维图斯的惨史,最值得人们的追念和反省。宗教革
新运动原来的目标是要争取"基督教的人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
。何以高尔文和他的信徒们居然会把一位独立思想的新教徒用慢慢的
火烧死呢?何以高尔文的门徒(后来继任高尔文为日内瓦的宗教独裁
者)柏时(de Beze) 竞会宣言"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呢?
基本的原因还是那一点深信我自己是"不会错的"的心理。像高
尔文那样虔诚的宗教改革家,他自己深信他的良心确是代表上帝的命
令,他的口和他的笔确是代表上帝的意志,那末他的意见还会错吗?
他还有错误的可能吗?在塞维图斯被烧死之后,高尔文曾受到不少人
的批评。一五五四年,高尔文发表一篇文字为他自己辩护,他毫不迟
疑的说:"严厉惩治邪说者的权威是无可疑的,因为这就是上帝自己
说话。......这工作是为上帝的光荣战斗"。
上帝自己说话,还会错吗?为上帝的光荣作战,还会错吗?这一
点"我不会错"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深信我自己的信念
没有错误的可能(infallible),我的意见就是"正义",反对我的人
当然都是"邪说"了。我的意见代表上帝的意旨,反对我的人的意见
当然都是"魔鬼的教条"了。
这是宗教自由史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
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
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
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在政治思想上,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同样的感觉到不容忍
是常见的,而容忍总是很稀有的。我试举一个死了的老朋友的故事作
例子。四十多年前,我们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提倡白话文学的运
动,我曾从美国寄信给陈独秀,我说: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
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各
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
容他人之匡正也。
独秀在《新青年》上答我道: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
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我当时看了就觉得这是很武断的态度。现在在四十多年之后,我还忘
不了独秀这一句话,我还觉得这种"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是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恶感,是最容易引起
反对的。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
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
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
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受过实验主义
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
张者为绝对之是"。
一、单项选择题
1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 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 )
A.不正确 B.有一定合理之处 C.完全对 D.有争议
3《容忍与自由》一文的作者是( )
A.朱光潜 B.胡适 C.蔡元培 D.陈独秀
4 根据《容忍与自由》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一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
A.骂 B.想 C.诛 D.哭
5 作者叙述五十年前主张”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目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 )
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 B.容忍与自由变得都很重要 C.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D.容忍与自由变得都不那么重要
6 在宗教史上,当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后,有人批评他时,他发表了一篇文字,其目的是( )
A.作为一种消遣 B.悼念塞维图斯 C.表达苦闷的心情 D.为他自己辩护
7 高尔文之所以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的基本原因是( )
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塞维图斯不听命于他 C.厌恶塞维图斯 D.深信自己不会错
8 对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胡适觉得是( )
A.很不容忍的态度 B.很容忍的态度 C.很不自由的态度 D.很自由的态度
9 文中多次所提到的《王制》,其出处是( )
A.《礼记》 B.《易经》 C.《尚书》 D.《诗经》
二、多项选择题
1 《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主要事实论据包括( )
A.作者年少之时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B.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 C.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D.郭沫若改《屈原》剧本中的台词 E.王若虚改动司马迁《史记》中的原话
2 下列有关胡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年时曾留学美国 B.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C.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D.认同封建旧文化观 E.是五四的主要代表人物
3 以下属于胡适著作的有
A.《管锥篇》 B.《中国章回考证》 C.《尝试集》 D.《中国哲学史大纲》 E.《白话文学史》
4 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当宗教统治者”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时候,他们往往会( )
A.迫害异端 B.压迫一切思想言论 C.摧残异己 D.禁止一切宗教自由E.放开言论
5.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 )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D.”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 E.”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简答题
1 结合课文试述《王制》中”诛”的目的是什么?其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2 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演绎法来进行论证的?
四、简析题
1 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问:A.这段话中布尔先生的这句话大致是什么?
B.这段话中最能简要深刻表现这句话最深层含义的一句话是?
C.为什么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2 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我十七岁的时候(1908)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
《王制》有之:“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掌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的“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问:A.在这段话中作者为什么要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B.这段话中的证据属于什么类型?
C.这段话属于何种论证方法?
《南饶北季》中的饶宗颐
1. 关于拜拜的诗句
关于拜拜的诗句 1.关于拜拜的诗有那些
1.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暮春送别 作者:韩琮 年代: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8. 赋得早燕送别 作者:李益 年代: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9.送别 作者:李百药 年代:唐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10.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作者:王勃 年代:唐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12.金陵歌·送别范宣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13.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别董大 作者:高适 年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6.送别感赋 作者:刘絮窗 年代:清 理罢云鬟展转思, 池塘正值梦回时。
近来诗句如春柳, 只向东风赠别离。 词: 1.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
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2.雨霖铃 作者:柳永 年代: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2.形容再见的诗句有哪些
1.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2.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3.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4. 一别都门三,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5.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
6.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7.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8.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9.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10.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3.关于再见的古诗
1、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清 曹雪芹 《南柯子·空挂纤纤缕》2、再见日周天 唐 白居易 《除夜》3、再见了 宋 晁端礼 《千秋岁·飞云骤雨》4、月挂烛笼知再见 宋 邹浩 《渔家傲·慧眼舒光无不见》5、再见江南岸 宋 周紫芝 《卜算子·江北上归舟》6、再见复何时 宋 王之道 《卜算子·今日富川滨》7、再见花开处 宋 李石 《生查子》8、太平再见 宋 康与之 《瑞鹤仙·瑞烟浮禁苑》9、春再见 宋 洪适 《满江红·衰老贪春》10、天涯再见 宋 赵彦端 《新荷叶》11、再见温卿与远真 宋 赵长卿 《鹧鸪天·落魄东吴二十春》12、再见只应人老 宋 陈三聘 《西江月·诗眼曾逢花面》13、便恰限、花间再见 宋 史达祖 《杏花天·古城官道花如霰》14、羞再见、东阳带眼 宋 史达祖 《汉宫春·花隔东垣》15、长眉甚时再见 宋 卢祖皋 《瑞鹤仙·江南秋欲遍》16、不图再见 宋 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17、再见日 宋 方千里 《浪淘沙·素秋霁》18、朔饮而今再见 宋 李昴英 《西江月·小鷁载池心月》19、再见大晟舞罢 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不成三五夜》20、渺再见何时 宋 赵文 《木兰花慢·鹭州江上水》21、再见玉郎应不认 宋 黎廷瑞 《南乡子·醉罢黑瑶池》22、今番再见 宋 无名氏 《沁园春·明月呈规》23、再见新正 元 元好问 《沁园春·再见新正》24、再见师颜 元 马钰 《满庭芳·山侗昔日》25、此生再见应无期 宋 陆游 《长门怨》26、再见封侯未为快 宋 陆游 《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余数世》27、再见艳桃李 宋 黄庭坚 《寄余干徐隐甫》28、再见了无期 当代 钱钟书 《哀若渠》29、再见云龙向北飞 宋 邵雍 《梅花诗》30、再见坐多休下客 宋 敖陶孙 《借山谷后山诗编於刘宜之司户因书所见呈宜》31、约三年当再见 宋 苏辙 《再和十首》32、再见虞君客卿 宋 晁补之 《滨州道中四首》33、轲死不传今再见 宋 方回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34、君子不再见 宋 彭龟年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35、影也不愿再见 宋 释可湘 《偈颂一百零九首》36、再见山城石井边 宋 释绍嵩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37、千古遗风今再见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38、更不再见 宋 释师范 《偈颂七十六首》39、月边再见古颜色 宋 张道洽 《梅花七律》40、再见无路 宋 姜夔 《月下笛·与客携壶》。
4.与再见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唐 高适《别董》
莫愁千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2.唐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热情。
3.清 曹雪芹 《南柯子·空挂纤纤缕》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译文:虽然经年柳絮飞去,但明年还会再回来,还会相见。
4.宋 陆游《长门怨》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译文:泪可洗面但是天却不知道,今生应该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5.宋 敖陶孙 《借山谷后山诗编於刘宜之司户因书所见呈宜》
请君了却三万轴,再见坐多休下客。
译文:请您了却这三万卷书轴,再见到的时候不要在给客人了。
6.唐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译文: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7.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译文: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
8.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请您再喝一杯酒吧,出了这阳关就没有故交了。
9.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译文: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
10.南宋 辛弃疾 《定风波 》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译文:年少时还禁得住离别之苦,年纪大了却怕写送行的诗句。
古人告别的说辞:告辞了;请留步;后会有期;后会无期;就此一别,容后再会;打扰了;就此别过;相见恨晚,异日再来讨教 等。
5.关于“离别”、“再见”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离别”、“再见”的诗词有: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作者):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6.关于再见的唯美句子
1、朋友绝对落时空,儿时玩伴一旦阔别,再见时,情感只是一种回忆中的承诺,见面除了话当年以外,再说什么都难了。
2、依然记得,往事一幕幕,仿佛发生在昨日。依然记得,我们的容颜,一点点的成熟。依然记得,我们的生活,酸甜苦辣咸。依然记得,今年的夏季,离别无声无息,愁绪千丝万缕。
3、认识你是快乐,离开你是痛苦,在离别的日子里,支持着我是对重逢之乐的深切期盼。
4、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长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的重逢。
5、那一道道尊容遗落在我的眼前,但愿下一刻我们能再见。那些脸庞或熟悉或陌生,可笑容难掩岁月的沧桑。终究我们将告别少时,踏上那漫长生活路。
6、离情愁苦是因为相聚欢乐,如重逢有加倍的欢乐,那么,我宁愿承受更大的愁苦。
7、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个小步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8、我们,注定是一种感伤的接触。未来,望之难及的无涯。你我就如池中的浮萍,起风时,各自在池中飘零。
9、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0、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旺。
11、突然觉得空了,你已不在,抉择的转身,没留余地,走在熟悉的街道仿佛还有你的影子,还残留你的味道,不敢停留转身走掉,擦肩而过,你的身边有个女人,那幸福的笑容有点刺眼,无力的笑着,看着你们的背影走远。
12、一朝离别后,两地人消瘦,三餐没胃口,四季少春秋,五体投地愁,六亲劝不住,七情无归宿,八分是孤独。
13、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只有分离,让时间去忘记这一份默契。
14、你把花的形象留下,你把花的芬芳留下,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留下。想起你,我的岁月永远鲜艳,永远芳菲。
15、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16、这一年,我的青春。再见,我的年华。再见,我的青春。再见,我曾老去的心。
17、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只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7.关于再见的语句
关于再见的句子1、你还相信爱情吗?你还敢再那么放肆地爱吗?你还会去等待吗?我,怕了;我,不敢了;我,不爱了。
2、转身后,一句再见,沧海变桑田; 梦醒时,一句想你,梨花羞带雨。3、其实,我好像也并不很清楚自己盼望着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应该有一条比较好的路,应该有一种比较好的气氛,在下一辆车里,应该有我愿意与之相遇的人。
——席慕蓉 《生命的滋味》4、可惜,这世界少了这么一个人,我曾经幻想,我们有一天,能握手去领结婚证,能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我教他画画,你教他足球,可惜,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5、我是多么不想再看见你,因为只要一看见你,就会回忆起自己那些愚蠢不堪的过去。
6、我在慢慢接受,你还是爱情,居然都不是我拥有过的东西。7、爱情不是你的全部,但是没有了关于他(她)的爱情故事,你又会觉得人生不完整。
如果,有天,你发现一切不是你想象,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的,那么来个华丽的转身。潇洒地说再见便是不错的选择。
——赵格羽 《一辈子做女人》8、从食堂到实验室要1138步,我也竟有这样的心境,去安静地数到1138。你,我就这样吧,我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我心无愧。
是你自己要走的~再见。以后自己一个人。
安静着~也很好的。9、挥洒的青春,流失的青春,有些事情一瞬间便能记住,却要我们一辈子去忘记, 有些事情我们用了一辈子去记忆,却在一瞬间被遗忘了! 然而这一切,都会在时间的洗礼,变得渺小不值得一提 再见,青春,再见,爱情。
10、有的时候觉得世界小的很可怕,有些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传播的很速度,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讨厌你的人会在背后怎么评价你;有的时候又觉得世界大的很,失去缘分的两个人,哪怕原来再亲密,也没有办法再见面了。但是,被曲解被遗忘,那都是别人的事。
在年轻的的时候,无论爱恨,都要用力生活。11、你走的悄无声息,我耿耿于怀于你欠我一顿大餐和一声再见?12、有时候,除了说再见,无路可走。
13、我站在河岸被岁月隔离了想念,你往北,向南说了再见。14、透纯的时间,安静的走着,冰冷的感觉,回忆般颓涩,甜甜的昨天,镜头被切换,复杂的味道,夹杂着眼泪,说好一起蜗游的最后,你中途说了再见,怎么回头,我的回忆你的美,还在抽屉泛黄日记,日记日子的时差,我走不出它的脚步。
——June。15、不发一言,不进一步,不退一步,不惊扰你,不烦恼我,恰好而止。
16、多年之后的再次相遇,是拥抱,还是轻轻的嘴角上扬17、未来还未来18、多少次,有过多少次,我已累了,真的不想再继续了,再见了。你。
19、有多少人最终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为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换来的不过是一句无关痛痒的对不起。
最终受伤的还是你。20、临别惜赠(其一) 简单明了教导好, 幽默风趣惹人笑。
气质雄浑能言道, 日日开心万事妙。21、遇见你就像里写的一样。
第一次见到你清秀的字体,然后做游戏跟你表白,我们一起参加羽毛球赛,一起参加极速前进。我以为我们会像里那样相爱。
但是终究是幻想。我们不会成为里的男女主角。
那么,我就静静地在角落里看着你的幸福吧!22、究竟要多让人心碎,才让人心醉?23、"不敢说出口,不是因为我胆小,是因为如果你拒绝,我以后就不能够再见到你了,宁愿默默的爱着你,不能让你知道,直到,直到你投进别人的怀抱!"24、再见,也许永远不见。25、搞不清楚是怎么想的,越是在乎的人,就越表现得冷漠。
可是,又不懂得将心比心,他对自己冷漠很难过,自己对他冷漠时为什么就没有考虑过他会难过。所以,待那个人离开后就总是想念,然后,有些后悔。
期盼着能够再见到你,奔赴你的城市,可是,这样的我是不是很可笑?26、再见 也许永远不见 我内心固执地追求 只有我自己看得见 但我希望我没错 27、似乎我们每一次的年华和梦想之间都穿插的离别。这样的离别总会让你的心瞬间柔软,让你的心瞬间忘记所有的不快,面对离别的人是最真实的,只是这样的真实,太过伤悲。
我们会拥抱在一起,擦干眼泪,拍拍小脑瓜,说不怕。我们会再见。
28、请允许我先笑着说再见,为我最后的尊严29、人生之中会遇到很多朋友也会失去一些朋友,有些事情不是我能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我们只能毫无保留的接受着命运赐予的一切。对于那些已经来到我的生命里或者那些即将到来的朋友说一声:你好!对于那些已经悄悄消失的朋友,简简单单说一声:再见!加油,!30、我无可奈何且决绝地向你说再见,站在美好的心酸里,手忙脚乱。
——陈龙。
求<谈中国诗 >钱钟书的原文
《南饶北季》中的饶宗颐
当今学术界经常提及《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这两个名号。这里的“北钱” 和“北季”是指北方的钱钟书和季羡林,而“南饶”则是南方的饶宗颐等三位
中国学术界的大师。三位都是同年代的人:钱钟书(1910-1998)可以说是大哥,
季羡林(1911-2009)是二哥,饶宗颐(1917- )是三弟。前二者今已作古。如果说,现年98岁的饶老是当今中国学术界擎天的一柱,一点也不为过。
饶宗颐,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各方面,还精通梵文。曾经出版各类专著逾80种,论文500余篇。代表作有《敦煌书法丛刊》《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老子想尔注校证》《文辙》《梵学集》等。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凤凰网称他为“开启生命智慧的百科全书”,2014年在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上,授予他“国学终身成就奖”。他一生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
“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老的生平也有些的色彩,而他治学经验可以说是文化界的奇迹。众所周知,钱、季两师都曾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后来他们还各从英国和德国留学,挂着响当当的名衔归来。饶老则从未入过大学。他是香港大学历史上唯一自身没有学位而被聘教席的一位,一时传为佳话。其实,饶老的学问大部份全由自学和家学得来。
这一切,要从在潮州的饶氏世家说起。
据考证,饶老的祖上是住在广东梅县的。所以从祖籍来说,他是个客家人。但从他的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到了饶老一代,便是饶氏19世。饶老出世时,他已是潮州首富的第三代。据他自己说“我的祖父有四兄弟,每个人都开了发行钱票的银庄。当时海外大量的侨汇和国内的军饷都是通过潮州饶家的银庄周转的,所以饶家有两三代都是潮州首富”。富贵之家很容易造就出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饶老却是个例外。由首富之家走出个国学大师,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奇迹。但却是有迹可寻的,因为他的父亲饶锷除了经营家族生意之外,本身也是个学者。年幼的饶宗颐就是在家学渊源薰陶之下成长的。
饶老说,“我的学术发展是因为我有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家学。我有四个基础是直接来自家学的:一是诗文基础,我是跟父亲、跟家里的老师学习的。家里从小就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第二个是佛学基础;三是目录学基础;四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下,我从小就养成了独特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对我以后做各方面的学问研究很有帮助。我15岁以前已经培养了这四个基础,以我的经验,家学是学问的方便法门,因为做学问,“开窍”很重要,如果有家学的话,由长辈引入门可以少走弯路。“家学渊源”意味着家里有许多藏书,有世代相传的学问,这其实是一个人的学问系统,如果可以在长辈已有的学问系统上加以扩张和提升,国学功底会更扎实”。他还补充说“其实我不像有些文章说的那样'连小学也没上过,完全是无师自通'。我上过正规的初中,代数和英文对我以后治学都很有好处,而且我学每样东西都有老师的。旧学底子很重要,现代学校教育也不可缺少”。
饶家有个私人图书馆“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饶宗颐从少就在那里一边读书一边玩,不管懂不懂也在那里翻。所以他老早就对中国书借的基本种类有所了解;对历史更早就烂熟于胸。加上父辈的朋友都是当地的文化人,常在家里的后花园吟诗作对,切磋学问。年少的饶宗颐就是在这样浓厚的家族文化空气长成。加上后来的努力耕耘,卒成大器。饶宗颐在16岁时丧父。作为长子,他要继承家族生意,同时又要完成父亲的著作潮州艺文志。可能他缺少了经商的基因,他只能把父亲的学术延续下来,而因经商不利,家财在他手上慢慢地散了。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完成了前述的潮州艺文志一书,享誉文化界。自此,他便从“天啸楼”
的天地中来到宅外的世界,20岁出头就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那时,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已经迁到云南。赴滇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这使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战乱让他失去了“天啸楼”的藏书,却因此在香港遇到了大力资助他的儒商方继仁。饶宗颐从1952年到1968年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又遇到了开风气之先的系主任林仰山。大家惺惺相惜。可以说,千里马终遇伯乐。实为国学界一大幸事。
饶老的学问四通八达,涉及国学的几乎所有门类,包括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考古学、目录学、楚辞学、金石学、音乐史、道教史、佛学、古文论、诗词、潮州学等等;此外,还精通书、画。饶老之画,其白描人物,深得敦煌经卷背面的唐人遗稿真传,循此精进发展,创造出一种饶氏白描。张大千曾评说: "饶氏白描,独步天下。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饶老治学的博与专,被人称为“国学”领域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从以下的成就可以看到,他的确当之无愧: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他第一个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第一个研究《日书》,第一个研究敦煌白画及写卷书法,第一个将殷礼与甲骨文联系研究,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第一个提出把楚文化、吴越文化作为学科名,第一个讲中国艺术史上之墨竹石刻,第一个将《图》的年代推到东汉…为了达到“专”,饶老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直至可以啷啷而读。
让我们听听饶老的自述:
“我的求知欲太强了,这种求知欲征服了我整个人,吞没了我自己。我觉得搞学问是一种乐趣。我研究很多很多问题,我学会一种又一种文字…为了寻找一件事的根源,我一定要找到原来说的那句话,这其中的过程,要很有耐心,有些问题,我慢慢研究了十几年”。“文学是最难训练的。现在的中文系学生不能写古文、不能写古体诗,这样就跟古人隔了一层。不能创作,只有理论,他们借外国的理论硬装进去,自以为理解了的其实是误解。现在的学生写一本书没问题,让他写首古诗却不会写。中国传统文化都蕴藏在这些古代文体里面,不掌握它们,国学研究没办法突破”。
他还补充说,“古人治学,琴棋书画都有很大关系,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薰陶。我对书画的兴趣在很小时候就被父亲培养起来了。现在家庭教育的断层,很难使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国学薰陶方面几近于零,很可惜”。
最后,他说,“我的两个女儿都没有继承我的学问研究,这是我一直感到遗憾的。不过今天中国的学术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非常繁荣,真正做学问的人很多,我不担心学问会中断。但是像我这样做学问的人就不一定会有,因为那么“傻”地去钻研一些连很多专家看起来都觉得无聊的问题究竟干什么?又没有钱赚”。(一老:好一句“没钱赚”!)
就是这样,饶老满足于“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毫不寂寞。他的学问好像与世事没有关联,他的著作里也反映不了时代的背景,读他的诗文画作,更是古风尚在,俨然魏晋之人。其实这正是他的傲人之处,为志趣而做学问,是为大学问也。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老在智慧的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
这就是饶宗颐的奇迹。有人预言,“50年内没有第二个像他一样的国学大师出现”。信然。
10首绝美古诗七言绝句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叉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关于骄阳的诗句古诗
唐诗里最美的十首七言绝句,第一首让我走火入魔,烂醉如泥!
事先声明,这十首只代表我的个的喜好,纯粹并且主观。另外,和七言绝句相差无异的四句型七言乐府没有计算在内,否则王之涣的凉州词铁定会入选。还有,同一作者的七绝只选择自己比较入眼的一首,毕竟总得雨露匀沾不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其它的绝句我都能说出好来,最起码能附庸风雅地振振有辞,唯独这一首让我无言以对,直接发呆,整个人就在这二十八个字里痴了,醉了,死了。脑海里一片空蒙,不知心归何处,身在何方?如果非要说优点,颜色、声音、动物、植物、人物、时节、景色、音律、意象、心情……无一不备,无一不妙。给我造成的后遗症就是,每次读起来我都恨不得回到那个夜晚,哪怕倾尽所有,也要疯狂地寻找那一艘小船,然后长跪在张继的身后,表达自己的膜拜之情。张晓风在她的散中说那是一场“不朽的失眠。”,是的,在哪个夜晚,整个的天地精华都灌注在他的身上,紫微附体、文昌加身。
就这样,一个失意的人,一场不朽的失眠,成就了一首无法复制的神品。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极致简单的一个场景,屏风、烛影、、晨星,四个意味深长的元素巧妙地叠架起来,勾勒出一幅无法释怀的画面。屏风之珍贵衬托生活不俗,可偏偏却用“烛影深”来衬托人的辗转难眠,无须任何抒情,孤独与寂莫瞬间喷涌。这还不算,偏偏还要有和晨星来雪上加霜。十四个字,将一个人的孤独意味毫无保留地伸展出来。按理来说,诗写到这里已经尽了,可是作者妙笔一转,又进了一步。仿佛撕开了伤口,直指本心。关于这首诗,历来的解读比较多,在这里直接略过,只看本意就好。
是不是当初一个错误的选择,就会让自己走上了另一条路,只剩下一个人慢慢地品尝痛苦,而更痛苦的,就是没有如,也无法回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天下闻名,闻名到只要谈及怀古名篇,便不可不提。此诗妙就妙在全诗没有一句感叹或抒情,甚至连人物都没有。白居易有首类似之作,“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说的也是感怀人间变化,通过明确的词汇,如“寥落”、“寂寞”,再加对人物的描写来表达一种世事无常的苍凉。但老刘这首诗,甚至连这些词汇都没有,全篇用一半说景色,让“野草”、“夕阳”自带了沧桑属性,然后笔锋一转,加了“燕子”又让诗句秒变清新,笔锋又转,这只燕子的去向更加浓了岁月变迁的味道。
我拜服的是,全诗并没有作者明确的观点或感情,客观入骨,却偏偏让你感慨万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钱钟书先生说“诗可以怨”,后辈如我深以为然。古诗写忧愁容易,写到“不怨”真是少到可怜。青莲的这一首不但“不怨”,而且洒脱磊落,仙气十足!是的,这一首的仙气直逼千古,无可抗手。如果不看作者只看诗意,这哪里凡人,一日千里,过山万重,分明是误入凡间的神仙中人好不好?更难得的是诗中的大气和胸怀,不染凡尘,不系凡心,随心而欲,随身而行。想想都有一种把自己融化到天地之间的悸动。诗仙当时的心情小编没有资格去揣测,但如此脱乎尘上超脱挺拔的感觉,千年之下,读起来都疏狂放达,气韵横飞。
好吧!忍不住要来上一瓶白酒遥酹古人了!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富含技巧的诗词比比皆是,但若是写到饶有情趣,雅致盎然,让人眼前一亮却是难上加难。能把询问行卷这种有些俗气的行为写得如此不落俗套又充满意趣,还不惹人厌烦,真心是让我五体投地。庆馀同志通过洞房后拜去见公婆这一系列的活动作为比喻,凭借浅浅的叙述,把自己的害怕、不安、期待等心情和诗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完美合体,毫无违和。它本身就是一首绝佳的闺诗,却偏偏另有所指,又指到如此生动而不扭捏,真是让人击节不已。后来张藉也以相同技巧回赠了一首,一时间传为佳话。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首类似技巧的诗也是名传千古:“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同样的双层含意,同样的曼妙绝伦。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古人真的是浪漫万分,一封寄出或没有寄出的情书都写得如此唯美温存。我想不论哪个女人看到这封情书,都会无法拒绝地爱上这个男人吧?诗中描写很是简单,只是说梦里重逢,极尽欣喜,两个人走在回廊,轻抚栏杆,慢声细语,分别之时更是难舍难分。看到此处,小心脏都软了下来,以至于连天上的月亮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为他们洒下了温柔的月光。全诗含蓄到爆,字里行间那层层叠叠的情意浓到化不开,委婉清新,把俗念写得干净分明,还有一种淡淡的惆怅锁在每个字里。
以诗为信,说尽相思,莫过于此。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前人说:“魏晋人物晚唐诗”,指的就是风流。当然这种风流并不是指生活作风,而是指人物的性情、魅力和雅致。单以七绝而论,杜牧堪称君王级别,三百首里七绝篇中以樊川为最便是明证。这首诗在小编眼里意味无穷,只是平铺直叙地说自己十年来的放荡生活,而这种放荡貌似还真是与女人牵扯不清的那一种。如此毫无正能量,毫无品性情怀的作品偏偏起个名字叫《遣怀》,就不得不令人心痛了。是的,不论十年中是不是沉沦堕落,他都被贴上了一个“青楼薄幸名”的标签。于是,诗人把它变成了自嘲,并落在纸上。所有的委屈、失意、辩解、痛恨、冷漠、孤独一个字也没有,一句也不说,只是轻轻点头,微然一笑。好吧,你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原来,一个人可以悲伤到这种地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小编选这首诗的初衷并不是因为最后一句品性高洁和深具君子之风。完全只是因为前两句的音律美到心神不宁。是的,诗歌,首先应当是一种音乐。平仄相间,起承顿挫,吟哦之间,文字宛如乐符一般从唇齿中弹奏开来。没有任何的配乐,单单是文字的诵读,就已经是一首绝妙的乐曲了。诗词的最大魅力不就在于此么?诗经是民歌,楚辞是歌赋,乐府是可以唱的,诗是必须吟哦的,词也是按谱填的,至于元曲更是如此。这一首诗小编最爱的就是前两句,一醉如死!知道么,哪怕不明白诗意,读起来也是节奏感爆棚,而且韵脚也用得好,上平七虞里的那些字本身就自带情感天赋,而且全部点满。
那一颗颗字里的淡然独处和从容宁静,亦如空谷幽兰,让人情不能已。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以前一直没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除了最后一句薄有小资情调以外,真的是太平常了。尤其是前两句,哪怕是初学写诗词的人都不会这样去写,毫无新意,毫无格调。一直到有一天,看到傅庚生先生的一本书,他在书中这样评价这首诗,“雄浑苍凉,耐人循讽”,正是因为这首诗没有任何修饰、没有景物、更没有那些虚拟或想象的元素堆砌,极致寻常的写实,简无可简的叙述,反倒是将世事繁杂、人情冷暖,沧桑变化说得无比通透,让人怅然若失。如果说老禹锡的那首《乌衣巷》尚有雕琢痕迹,那么这一首绝对的浑然天成。
以至于像我这种粗鄙的凡夫俗子,要过好多年之后才有幸发现它的好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前两句壮怀激烈,杀气冲天,颇有精忠报国的气概。只是,只是后两句毫无过渡地急转直下,从战场直霍然转到家里,以思念丈夫的妻子做为做为收尾。让人读罢心中大恸!为国捐躯错了么?思念丈夫错了么?让离子散对么?使得国破家亡对么?连作者都给不出答案来,只有无尽的叹息。最让小编情伤的就是最后两句,原来,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绝望,而是无尽的等待,永远也等不到的等待。总听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便想,那种痛彻入骨的等待想必比心如死灰更加断肠吧?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比等到了绝望更让人悲伤?所有的幻想和希望都碎落一地,拾拣不起。
千年之下,读之尚且心碎,何况当时的世人呢?
描写茶的优美古诗词
1. 描写骄阳的诗句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柳宗元)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蚃巫言报,精诚礼物馀。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白居易)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
旱日干密云,炎烟焦茂草。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
既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华严经云:以栴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而得清凉也。]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
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杜甫)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坏舟百版坼,峻岸复万寻。
篙工初一弃,恐泥劳寸心。伫立东城隅,怅望高飞禽。
草堂乱悬圃,不隔昆仑岑。昏浑衣裳外,旷绝同层阴。
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客居暂封殖,日夜偶瑶琴。
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焉得辍两足,杖藜出岖嶔。
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浔。拂拭乌皮几,喜闻樵牧音。
令儿快搔背,脱我头上簪。和侯协律咏笋(韩愈)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
乍出真堪赏,初多未觉烦。成行齐婢仆,环立比儿孙。
验长常携尺,愁乾屡侧盆。对吟忘膳饮,偶坐变朝昏。
滞雨膏腴湿,骄阳气候温。得时方张王,挟势欲腾骞。
见角牛羊没,看皮虎豹存。攒生犹有隙,散布忽无垠。
讵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纵横公占地,罗列暗连根。
狂剧时穿壁,横强几触藩。深潜如避逐,远去若追奔。
始讶妨人路,还惊入药园。萌芽防浸大,覆载莫偏恩。
已复侵危砌,非徒出短垣。身宁虞瓦砾,计拟掩兰荪。
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暂须回步履,要取助盘飧。
穰穰疑翻地,森森竞塞门。戈矛头戢戢,蛇虺首掀掀。
妇懦咨料拣,儿痴谒尽髡。侯生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讲德联句(皎然)先王设位,以正邦国。
建立大官,封植有德。--潘述二南敷化,四岳述职。
其言不朽,其仪不忒。--汤衡暨于嬴刘,乃创程式。
罢侯置守,剖竹分域。--皎然赫矣皇唐,康哉立极。
精选藩翰,庸资正直。--潘述爰命我公,东土作则。
克己恭俭,疲人休息。--汤衡济济闾閈,油油黍稷。
既富既教,足兵足食。--皎然恤其凋瘵,剪其荆棘。
威怀逋叛,扑灭蝥贼。--潘述疾恶如雠,闻善不惑。
哀矜鳏寡,旌礼儒墨。--汤衡乃修堤防,乃浚沟洫。
以利通商,以溉嘉谷。--皎然征赋以节,计功以时。
人胥怀惠,吏不能欺。--潘述我政载孚,我邦载绥。
猛兽不暴,嘉鱼维滋。--汤衡肃恭明神,齐沐不亏。
岁或骄阳,雨无愆期。--皎然帝嘉有庸,宠命来斯。
紫绂载绥,金章陆离。--潘述资忠履孝,阅礼敦诗。
明德惟馨,自天祐之。--汤衡好事近(京镗)急雨逐骄阳,洗出长空新月。
更对风露,觉今宵都别。不须乞巧拜中庭,枉共天孙说。
且信平生拙极,耐岁寒霜雪。念奴娇(京镗)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舍东追凉(陆游)骄阳收火伞,清露贮冰壼。
海涌四更月,风生千顷蒲。砍狂忘老境,意豁失穷途。
所恨朋侪尽,无人为揽须。闻雨(陆游)潭底乖龙唤不应,骄阳似欲败西成。
虚堂永夜耿无睡,起听四郊车水声。喜雨(陆游)去年禹庙归梅梁,今年黑虹见东方。
巫言当丰十二岁,父老相告喜欲狂。插秧正得十日雨,高下到处水满塘。
六月欲尽日杲杲,造物已命摧骄阳。夕云如豚渡河汉,占书共谓雨至祥。
南山雷车载膏泽,枕上忽送声淋浪。猛思浊酒大作社,更想红稻初迎霜。
六十日白最先熟,食新且领晨炊香。
2. 描写骄阳的诗句有哪些1、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宋代:曾几《苏秀道中》
2、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唐代:柳宗元
3、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解秋十首》唐代:元稹
4、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唐代:白居易
5、肃恭明神,齐沐不亏。岁或骄阳,雨无愆期---《讲德联句》唐代:皎然
6、急雨逐骄阳,洗出长空新月。更对风露,觉今宵都别。--- 《好事近》宋代:京镗
7、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念奴娇》宋代:京镗
8、纷纷陌上尘皆素。昨讶骄阳积数旬,始知和气待迎新。 ---《奉和圣制瑞雪篇》唐代:张九龄
9、鸣蝉游子意,促织念归期。骄阳何太赫,海水烁龙龟。---《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唐代:李白
10、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唐代:杜甫
11、对吟忘膳饮,偶坐变朝昏。滞雨膏腴湿,骄阳气候温。 ---《和侯协律咏笋》唐代:韩愈
12、盛夏万物当长养,骄阳不雨谁为忧。---《和谢舍人洊震》宋代:梅尧臣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明·王世贞)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宋·陆游)
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五代·牛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宋·张先)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清·袁枚)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民国·王国维)
从来系日乏长绳 (唐·李商隐)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北朝·谢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陷)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唐·贾至)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宋·杨朴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曹操)
百岁开怀能几日,一知己不多人 (清·何阑庭)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明·顾炎武)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唐·杜甫)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唐·韦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宋·范仲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元·施耐庵)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李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
4. 描写“骄阳”的诗句有哪些1、《西江月 时在天长,正当大暑,归山后,恰值》
年代: 元 作者: 尹志平
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
一川禾黍正苍苍,了见西成有望。
论甚天涯海角,尽他关外山荒。
目前无事即仙乡。且恁随缘豁畅。
2、《宫词》
年代: 宋 作者: 杨皇后
落絮蒙蒙立夏天,楼前槐树影初圆。
傅闻紫殿深深处,别有薰风入舜弦。
3、《长沙劝耕》
年代: 宋 作者: 真德秀
闻说陂塘处处多,并工修筑莫蹉跎。
十分积取盈堤水,六月骄阳柰汝何。
4、《好事近·急雨逐骄阳》
年代: 宋 作者: 京镗
急雨逐骄阳,洗出长空新月。
更对风露,觉今宵都别。
不须乞巧拜中庭,枉共天孙说。
且 信平生拙极,耐岁寒霜雪。
5、《小诗五首》
年代: 当代 作者: 钱钟书
庭竹骄阳下,清风偶过之。
此时合眼听,瑟瑟足秋思。
6、《偶成》
年代: 宋 作者: 李流谦
骄阳前日拟镕金,积雨逢秋却厌*。
本自乘除无德怨,枉劳嗔旱复嗔霖。
5. 赞美骄阳似火的古诗有什么屈原——《九歌·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1〕兮乘雷,载云旗兮委〔2〕蛇〔3〕;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4〕兮忘归;
緪〔5〕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6〕;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7〕;
翾〔8〕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8〕,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9〕。
6. 形容骄阳的词炎阳、烈日、骄阳、烈日炎炎、酷日
一、炎阳 [ yán yáng ]
释义:烈日。
出处: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炎阳有亢,阴雨无时。”
译文:盛夏骄阳如火,下雨没有时间
二、烈日 [ liè rì ]
释义:炎热的太阳。
出处: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贫家种麦数亩,资以活命,烈日中妇姑辛苦。”
译文:穷人家种几亩麦,赖以活命,烈日之中婆媳辛苦
三、骄阳 [ jiāo yáng ]
释义:猛烈的阳光。
出处: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骄阳何火赫,海水烁龙龟。”
译文:炙热什么火赫,海水闪烁龙龟
四、烈日炎炎 [ liè rì yán yán ]
释义: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出处:元末明初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译文:烈日炎炎似火烧,田野庄稼稻谷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子摇
五、酷日 [ kù rì ]
释义:指炎热的太阳。
出处:元末明初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九回:“飘飘酒旆舞金风,短短芦帘遮酷日。”
译文:飘飘酒旗舞金风,短短芦帘遮挡酷热的太阳
钱钟书围城文言文的运用
茶是古人日常饮品,品茶也是一种文化讲究,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茶的优美古诗词,欢迎参考阅读!
《武夷茶》 清·陆廷灿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诗人介绍:
陆廷灿,“茶仙”,字秋昭,自号幔亭,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一个好德乐施之家,从小就跟随司寇王文简、太宰宋荦学,明理解人,深得吟诗作文的窍门,被录取为贡生,后被任为宿松教谕。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并重新修订了《嘉定四先生集》、《陶庵集》。
《寒食》 [宋]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 [宋]梅尧臣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诗人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乡试不第,随叔父至洛阳,为洛阳主簿。后历任州县小官。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为建德县令。50岁后,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故人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梅尧臣的诗与苏舜钦齐名,世人美称“苏梅”,同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推动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梅尧臣》里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
《回头诗》 清曹雪芹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诗人介绍: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莫分茶》 北宋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诗人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竹枝词》明袁宏道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诗人介绍: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县长安里人,知名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称“三袁”。袁宏道为三袁之中,文学成就最为杰出。三袁发扬李卓吾“童心”思想,反对“前、后七子”等人之拟古、复古。袁宏道主张文学重性灵、贵独创,其作品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关于童真的古诗句
1. 文言文入门的方法
方法如下:一、多读。
首先要多朗读。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多了、熟了,日积月累,也就会逐渐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领会到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朗读的时候,眼、口、耳、心四官并用,能够加强记忆,增强语感。
二、多背。在朗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课文,如果背诵的时候还能抑扬顿挫地体现出原文的韵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
一般说来,提出一段或一句,我们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基本功。只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语言材料,就可从中获得一些学习文言文的规律。
三、多记。文言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词语、文字、语法、音韵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其中应首先强调的是词语。
多记一些文言常用词,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学习课文的时候,凡遇到常用词中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讲的词,就要随文记住其意思。四、多练。
就是随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练习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译。
翻译课文,有助于熟练掌握文言知识和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课文笔译成现代汉语,或者口头翻译。
怎样做翻译练习?有一则文言翻译口诀,对同学们可能有所帮助。口诀是这样的: 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
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 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
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 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
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
是否信雅达,译完读三边。 五、多查。
即善于借助工具书,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会使用工具书,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能力。
初学文言文的人,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句法等,必须及时查阅工具书来加以解决。
2. 有没什么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1)语文
语文的学习平时全靠积累.
我建议你先把中考要考的所有古诗和所有文言文从6册语文书里找出来.必考课文
做上记号.买一本有包含全部文言文和古诗的书,找出你在课本上遗漏的一些知识
点并补充在你的古文笔记本上.(古文笔记本:例如一篇课文原文用黑笔抄一行,翻
译用蓝笔一行,注释用红笔一行)最重要的是你要着重记录关于这篇课文的中心思
想和写作特点;另外,你需要抄写一遍所有重点的名句.这是关于课内文言文的学
习方法.
至于课外文言文,基本考的是课内的东西.因此,你需要记牢课内文言文里的全部
注释,不止要背中考篇目的,其他的选读课文也需要背下来.当然,这还是应付不了
考试,你还需要买一本课外文言文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准备一本笔记本,你每做一
篇,就把原文和翻译摘抄在笔记本上.或者不抄也可以,如果你的那本练习在课文
旁边有一些生词,你只需要摘抄那些生词和生词的解释就可以了.虽然很辛苦,但
不仅可以很快提高,还可以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就可以拿下来了.
作文是我的强项.你需要先发现你适合写哪类文章.比如:\剧本\叙事\写景
\散文;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尝试去写文化底蕴类的.文章分三段,分别写三个名人,
中间穿插一些关于他们的诗句,开头要一段(大概3~4行),结尾同开头.
你的字一定要加强,很可能上不上重点就取决于这个了.
2)英语
语法方面:我建议你首先买一本<<;星火英语>>;或者<<;中考总复习全解>>;或者<<;五
年中考三年模拟>>;,那本不错.其实在初中,你只要多做专项题目即可.语法不需要
太掌握,做专项题目是最快的方法.先做单选,后做看图填词,再做完型.做完后,你
再做套题,效果就会好很多.这三个部分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其次,你每天坚持做一
篇阅读.作文你需要每天一篇,并且要学会应用一些万能句型.
如:first,second,third。.;the fiest step is to 。;as we all known。;
in my opinion。.;my advantage。;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from his/her story, i learn that。;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 ;firstly,secondly,。;my point is 。.
3)历史
上课做笔记,背诵复习资料,把重点划出来即可.(我们不考历史)
4)化学
化学比较容易,提前学和之后学基本没有区别.化学上学期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去
背诵一些基本知识和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符号.重点在下学期的酸碱盐和金属以
及溶液.所以上学期你并不需要做大量题,但是开始学离子的时候,基础知识一定
要记牢;学到质量守恒的时候,要开始做大量的习题并且背诵化学方程.你最好买
一本参考书;荣德基编写的<<;点拨>>;比较好.学完一个单元,就要做一次整体归
纳并记录在笔记本上;错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粘在错题本上.
5)
你的作业我认为可做可不做.你只需要挑出那些值得做的题目去做就可以了.以
3. 真样才能理解文言文和散文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
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
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典雅传神。鲁迅先生从年轻时就大量阅读和研究古代,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茅盾背诵《红楼梦》的功力历来为人称道;钱钟书首先是一代学者,学贯中西,尤以国学见长,其次才是作家。
世人只知有《围城》,而不知有《管锥编》;梁实秋深谙古典,博览经史子集,体现在其散文作品中,不仅是语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还有用典之信手拈来,曲尽其妙。梁氏读书之广与运用之活实在令人叹服。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4. 请简单介绍一下 钱钟书(围城)的内容《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作者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说:“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参照内容,可以看到,作者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围城》表现出了对世态人情的精微观察与高超的心理描写艺术。作者刻画才女型人物苏文纨的矜持与矫情,小家碧玉式的孙柔嘉柔顺后面深隐的城府,可谓洞幽烛微;而对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方鸿渐的复杂性格心态的剖析,则更是极尽曲折而入木三分。《围城》的描写,自始至终又都贯穿着嘲讽的喜剧情调。的基本情节,都围绕着方鸿渐展开,的诸多人物,场面也大都从方的观点展现,方的观人阅世的挪揄态度,以及隐含在他背后的作者的嘲讽口吻,交错交融,使《围城》的讽刺门手法别具一格。
《围城》的叙述并不完全贴紧人物性格与情节线索,作者常常旁逸斜出,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层出迭见,使语言的知识容量大为增加,但有时枝蔓过多,略有炫耀知识之嫌。
《围城》1947年在上海初版发行,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增加了作者补写的“重印前记”一篇。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作有《记钱钟书与〈围城〉》,对《围城》的写作情况及中某些人物与原型的关系,有很风趣的记述,可以参看。
5. 谁知道钱钟书的 是什么意思呀《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
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锺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描写午睡的古诗词有哪些?
1.关于童真童趣的古诗
你好!
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有:
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其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其二)
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1、《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幼女词》
明·毛铉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1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5、《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希望对你有帮助
2.写童真童趣的古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趣 沈复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 - 施肩吾 -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唐 - 胡令能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宋 - 杨万里 -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宋 - 杨万里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3.赞美童真的诗句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
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其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其二)
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1、《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1、《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
原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2、《所见》清代:袁枚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3、《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4、《村居》清代:高鼎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5、《池上》唐代:白居易
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5.关于童年童趣的古诗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
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其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其二)
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1、《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幼女词》
明·毛铉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1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5、《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6.描写童心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童心的诗句如下:
1、《已亥杂诗》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少年哀乐过于人,
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
童心来复梦中身。
2、《归山与酒徒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端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3、《牧童》
年代: 唐 作者: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4、《梦中作四截句其二》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5、《夏日杂咏》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蒲苇萧萧晚,楸梧肃肃阴。
山童惊大鼾,林鸟伴微吟。
蛮砚深潴墨,吴牋熟捣踸。
新诗与醉帖,自笑尚童心。
6、《园中归戏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麴生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送日斜。
7、《园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谁桄榔寄一枝,北来万里为扶衰?
风光最爱初寒候,怀抱殊胜未老时。
闲引微泉成曲涧,尽除枯蔓补疏篱。
花前自笑童心布,更伴群儿竹马嬉。
8、《松堂小憩同绛》
年代: 当代 作者: 钱钟书
桃夭李粲逞娉婷,拥立苍官似列屏。
花罅蜂喧方引睡,松颠鹊语忽喷醒。
童心欲竞湖波活,衰鬓难随野草青。
共试中年腰脚在,更穷胜赏上山亭。
7.描写纯真的诗句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7.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之将寄谁 69.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81.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8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83.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84.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85.穆然回首,婷婷玉立 86.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87.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88.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8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0.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9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2.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93.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96.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98.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99.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0.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101.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102.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103.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104.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05.丽质仙娥生月殿 106.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107.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10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惊鸿一曲绝,照影舞动天下,广袖轻舒,唯留清影落人间。
裘万顷(宋代)《午睡》
午窗春日影悠悠,一觉清眠万事休。堪笑邯郸槐里梦,痴儿到老不回头。
陆游(宋代)《午睡》
梅黄雨足喜初晴,投枕华胥梦已成。帐底香云凝未散,手中书卷堕无声。
簟纹似水飞蝇避,鼻息如雷稚子惊。痴腹便便竟何有?已将嘲弄付诸生。
王镃(宋代)《午睡》
枕书?午睡?正朦胧,云翠风凉透葛中。唤醒一床蝴蝶梦,虬鸦声在隔楼东。
陆游(宋代)《午睡》
槐楸阴里绿窗开,天与先生作睡媒。流汗未乾衣上雨,大声已发鼻端雷。枕镌松石分琴荐,簟织风漪取笛材。却起岸巾看汲井,人间车马正氛埃。
白玉蟾(宋代)《午睡》
簟织湘筠似浪,帐垂空翠如烟。一片睡云惊散,绿槐高处风蝉。
王安石(宋代)《午睡》
檐日阴阴转,床风细细吹。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
钱钟书(现当代)《午睡》
摊饭萧然昼掩扉,任教庭院减芳菲。一声燕语人无语,万点花飞梦逐飞。春似醇醪酲不解,身如槁木朽还非。何心量取愁深浅,栩栩蘧蘧已息机。
晁公溯(宋代)《午睡》
渐觉铜壶刻漏迟,卷帘花日弄晴辉。午窗睡美无人唤,梦逐游丝自在飞。
舒邦佐(宋代)《午睡》
博山烟断嬾重添,屋角无声雀去檐。午梦欲成鸡唤醒,卧看修竹映疏帘。
陆游(宋代)《午睡》
风霜践残岁,我乃羁旅人。如何得一室,床敷暖如春。午枕挟小醉,鼻息撼四邻。心安了无
张九成(宋代)《午睡》
深杏小桃暄午昼,游丝飞絮搅长空。觉来一枕轩窗静,燕子双双西又东。
上一篇:古诗名句五句_名句五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