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世说新语的简介和主要内容_世说新语简介古诗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求《世说新语·容止篇》的全文和译文。2.七步诗(全实)3.《世说新语》中的故事,4.求小学古诗:杨氏之子译文及注释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6.世说新语文言文解释道旁李树文言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道旁李树文言文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看见路边有

1.求《世说新语·容止篇》的全文和译文。

2.七步诗(全实)

3.《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4.求小学古诗:杨氏之子译文及注释

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6.世说新语文言文解释

世说新语的简介和主要内容_世说新语简介古诗

道旁李树文言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道旁李树文言文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过来,尝一尝,的确是这样。

求《世说新语·容止篇》的全文和译文。

壮志难酬的古诗的回答如下:

壮志难酬是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常探讨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表达了人们对于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追求,却常常因为种种不可预料的原因而无法实现的痛苦和苦恼。下面将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壮志难酬的古诗。

一、《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

内容简介:这是一首关于壮志难酬的名篇,通过描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滕王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深刻感受。

二、《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简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所能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于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情。

三、《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简介:这首诗通过描绘江雪纷飞的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冷清寂寥形成对比,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慨与无奈。

四、《明月几时有》

作者:白居易

内容简介: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壮志难酬的悲壮心情。

以上是几首脍炙人口、反映壮志难酬主题的古诗。这些诗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表达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和苦恼的真切感受。

资料扩展

壮志难酬,汉语成语,拼音是zhuàng zhì nán chóu,意思是伟大的志愿难以实现。

出自宋·吴潜《南乡子》。

成语解释

壮志:伟大的志向;酬:实现。伟大的志愿难以实现。

成语出处

宋·吴潜《南乡子》词:“壮志世难酬,丹桂红蕖又晚秋。”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他端的忠直慷慨,壮志难酬。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

包含"志"字的成语

1、人穷志短

人穷志短,汉语成语,拼音:rén qióng zhì duǎn,意思是指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2、达人雅志

达人雅志,汉语成语,拼音是dá rén yǎ zhì,意思是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诗(全实)

编辑本段]《世说新语》内容简介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明士底〔的〕教科书”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都是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德行第一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

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

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

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

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

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

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

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者。乐广笑曰:“名

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

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

五羖之皮邪?”

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

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

达乎?”

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

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

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

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

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

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

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

少。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

其胜场,安可争锋!」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讠于)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

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

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

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

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

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

善,曰:「张凭勃□(穴卒)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54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

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

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

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凝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

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

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

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

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

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

不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问

所谶,便释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61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

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

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即于坐

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

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

乃是君转解。」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

神笔。

68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

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69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

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

不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

增伉俪之重。」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

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

吾论。」

7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

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76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

文,辄觉神超形越。」

77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

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78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

都。」于此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

而不免俭狭。」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

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

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81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82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

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

言。」

84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85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86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87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

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

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89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90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

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91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

知卿当无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王旬)在

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

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非无文,酷无裁制。」

94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

遂以著书。」

95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另作,无复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

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

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有诵曰:

「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

亦以高奇见贵。」

99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

固。」

100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102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

之间,诔以之成。

103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

并入。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曰:「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蕴。

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

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10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爱奇艺奇葩说

首页

分类

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城市百科

特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法院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合作流程

****

手机百科

客户端

网页版

个人中心

收藏266799508

七步诗编辑?[qī bù shī]?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据传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政治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和冲击。

曹植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是五言诗的奠基人。现存他的90余首诗中,就有60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汉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1]?

作品名称七步诗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作品出处《世说新语》

文学体裁古诗

作者曹植

目录

1作品原文

版本一

版本二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英译版本

3真实度

4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后人引用

5创作背景

6作者简介

乐府

1作品原文

编辑

版本一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自)[2]?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3]?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白话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英译版本

An Off-Hand Poem

Green beans are stewed hot and slow;

Fermented beans he a different taste.

The stalks are burning hard below;

The beans are moaning in the pot sad-faced.

Out of the selfsame root both of us grow,

But why do you boil me in such a haste!

(汪榕培 译)[4]?

The Brothers

They were boiling beans on a beanstalk fire;

Came a plaintive voice from the pot,

"O why, since we sprang from the selfsame root,

Should you kill me with anger hot?"

(H.A. Giles 译)

3真实度

编辑

七步诗的真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4作品赏析

编辑

文学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3]?

后人引用

鲁迅1920年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段祺瑞推广复古教育,迫害进步学生。鲁迅为表达对此的不平,依《七步诗》原韵,写了《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郭沫若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他认为曹丕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开山地位,为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他还举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他认为这是较公允的评价。郭沫若指出:“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3]?

因此,1941年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但此诗照原诗,无论形式与内容,都大大不如。原诗皆押仄(入声)韵,郭沫若这首一如他写的其他的古“诗词”, 不顾格律,以“新体诗

求小学古诗:杨氏之子译文及注释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

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

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

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

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

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

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

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者。乐广笑曰:“名

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

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

五羖之皮邪?”

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

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

达乎?”

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

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

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

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

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

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

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

少。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

其胜场,安可争锋!」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讠于)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

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

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

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

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

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

善,曰:「张凭勃□(穴卒)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54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

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

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

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凝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

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

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

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

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

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

不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问

所谶,便释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61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

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

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即于坐

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

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

乃是君转解。」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

神笔。

68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

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69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

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

不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

增伉俪之重。」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

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

吾论。」

7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

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76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

文,辄觉神超形越。」

77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

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78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

都。」于此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

而不免俭狭。」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

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

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81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82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

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

言。」

84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85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86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87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

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

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89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90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

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91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

知卿当无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王旬)在

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

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非无文,酷无裁制。」

94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

遂以著书。」

95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另作,无复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

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

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有诵曰:

「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

亦以高奇见贵。」

99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

固。」

100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102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

之间,诔以之成。

103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

并入。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曰:「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蕴。

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

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 惠 。 孔君平 诣 其父,父不在, 乃 呼儿出。为 设 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示 儿 曰 :"此是 君 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 闻 孔雀是 夫子 家禽。"

注释:

惠: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人称"孔廷尉"。

诣:从言,旨声。声旁旨字从匕从口,本义为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说文》上解释为美也,即味道甘美。以"旨"为声的字有到、止之意。拜访,拜见。诣,《说文》:候至也。本义为古代到朝廷、上级或尊长处拜访之意。所以文章里用"诣"字并非简单的拜见,应是孔君平职位比"梁国杨氏"职位低或是其晚辈。注意后面孔用了"君"字亦是敬称。

乃:就,于是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君:你,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夫子:古时候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为:这里读四声,向,为其之意。

未:没有。

闻:听说。

夫子: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前面有"君",这里自然是"夫子"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了杨氏的儿子出来。杨氏的儿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世说新语文言文解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你我本是同条根生长出来的,你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还有几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全文是六句,一个版本全文是四句。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第一个版本;后由《三国演义》改编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第二个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版本都没有在史书中出现。《世说新语》的定位偏向集,所以这首诗在作者是不是曹植这一方面也有争议,但是广泛传播的作品里都认为是曹植所作。另外,现在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用的是版本一。

版本一: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根上生长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豆子和豆萁都是来自于豆本身。豆萁也就是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还没有脱落晒干之前是绿色的,如下图所示:

豆秸晒干之后,大豆脱粒,晒干的豆秸当柴烧。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同为一个母亲,是真正的同胞手足。只是曹操曾想立曹植为嗣,因为曹植的才智高于曹丕。后来曹丕做了皇帝仍忌惮曹植,加以迫害,限他行七步内做诗一首才能免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作者用同根而生的豆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豆萁在锅底下燃烧煎煮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被兄弟相逼的无奈和处境艰难。

补充拓展:

豆:豆子。

菽(shū):也是豆子的意思。

漉(lù ):过滤。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自”也曾见“本是”

1. 《世说新语》全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原文: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翻译: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

」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2. 《世说新语》两则的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

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

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236613430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3. 世说新语中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4. 文言文中的《世说新语》的意思是什么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5. 文言文中的《世说新语》的意思是什么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译文: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

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6. 〔世说新语〕古文翻译是什么内容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

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7. 世说新语原文+解释

方正第五之一、元方答客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刚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不来,他已经走了。”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现在却丢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不再理他。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