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古诗有醉翁_古诗醉翁亭记欧阳修朗诵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赞美山水的古诗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醉了吗?3.书法比赛专用古诗有哪些?4.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全部)5.醉翁亭记字集古诗词,或名句或对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1.赞美山水的古诗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醉了吗?

3.书法比赛专用古诗有哪些?

4.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全部)

5.醉翁亭记字集古诗词,或名句或对联

古诗有醉翁_古诗醉翁亭记欧阳修朗诵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赞美山水的古诗

1.苏轼写的关于“西湖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1、《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4、《卜算子·感旧》宋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5、《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宋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6、《夜泛西湖》宋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7、《开西湖》宋 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2.苏轼赞美西湖美丽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3.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4、《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5、《夏日对雨》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4.1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1)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5.苏轼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并不少,但就上文的上下文衔接来说,比较合适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另外,一些苏轼的诗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6.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都有哪些

1. 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亭亭玉立在东峰上,这个地方连神仙都羡慕。

2. 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它的泉眼像虎一样。浪花如龙。

3.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玞响。——《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到现在游玩过的人都忘记不了当时的景色。

4.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如果知道这个地方,一定舍不得离开。

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想把西湖同西施比较,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好看。

6.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释义:西湖下雨更像是小蛮针线。

7.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释义:还是与去年一起来的人,共同游赏西湖。

8.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释义:记得西湖西畔,正式一片大好时光。

9.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宋·苏轼

释义:西湖记得他当年的西州路,雨淋湿了我的衣服。

10.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释义: 水光四射天气十分好,山色蒙蒙的雨也十分独特。

7.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读严子陵传 宋杨万里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过杨村 宋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寄陆务观 宋杨万里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伤春 宋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晚风 宋杨万里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晚风 宋杨万里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戏笔 宋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8.苏轼游西湖的诗句

根据你的要求,应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参考资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9.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有哪些

1、宋·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原文选段: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释义: 菰和蒲遍布在茫茫的西湖里,晚上开的荷花被风吹的连露珠都是清香。

远方的寺庙已经渐渐地传来了灯光,更加期待夜晚不见月亮的时候欣赏这美丽的西湖水。 2、宋·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原文选段: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释义:身上春天的衣服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3、宋· 苏轼《卜算子·感旧》 原文选段: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释义:还是和去年的人,一起枕藉着西湖的野草 4、宋·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原文选段: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释义:记住在西湖的西岸,是春天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

5、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文选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一样,那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醉了吗?

赞美山水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滁州西涧》

唐 ·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居秋暝》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游山西村》

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醉翁亭记》

宋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望天门山》

唐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洞庭》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画》

唐 ·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 ·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蜀道难》

唐 ·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绝句二首》

唐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送灵澈上人》

唐 ·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登岳阳楼》

唐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山中》

唐 ·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

书法比赛专用古诗有哪些?

那是因为你把“饮少辄醉”中的“醉”单单理解为酒醉,按你们老师的说法,此处的醉不是饮酒而醉,而是因此情此景此人而醉!不过,对古诗文的理解,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无须太执着,佛说:“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全部)

书法比赛专用古诗有: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醉翁亭记字集古诗词,或名句或对联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朝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话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朝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白话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朝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白话译文:紫青的莼菜带着淡淡荷叶香,玉雪似的芹芽像薤草一样长。在溪边随便摘些野菜,随便充当晚饭,最后一句,短篷风雨宿横塘,从音韵上和画面上,都颇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觉。

扩展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对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醉翁亭楹联选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联语从《醉翁亭记》生发出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一门五大家,千秋盛事;

终老双百卷,文苑名儒.

——蓝佐国题滁州醉翁亭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妙笔生花,可见可闻秋色赋;

倾心治邑,同忧同乐醉翁亭.

——蓝佐国题滁州醉翁亭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樽,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琴樽:琴和酒樽.常指文人宴集.

寒流疏影;

翠积清香.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古梅亭

传说欧阳修在影香亭旁亲手栽种了一棵梅花.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据说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尽显.

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

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古梅亭

醒来欲少胸无累;

醉后心闲梦亦清.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让泉亭

《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到醉翁亭不能不看让泉,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故又有“玻璃泉”的美称.据说用让泉酿制的酒醇美无比,“少饮辄醉”.

酒冽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意在亭

意在亭:在宝宋斋西,一看这名就知道它是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意而来的.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有一次,他忽生奇想,用杯盛酒浮于水上,任其潭流,流至某人脚下,即将杯中之酒饮尽,称为“九曲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

同洛社遗风,杯渡轻便增酒趣;

仿山阴雅集,波纹曲折象文心.

——薛时雨题滁州醉翁亭意在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佚名摘林逋句题滁州醉翁亭影香亭

联出自宋·林逋(967--1028)《梅花》诗中的两句,上句写梅的姿态.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加上傍以清浅的水边,相映成趣,就更显得其清新婀娜.下句写梅的清香.香气飘浮于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

踞石而饮,扣盘而歌,最难得梅边清风;

环山不孤,酿泉不冷,何须恋湖上风光.

——薛时雨题滁州醉翁亭影香亭

扣盘:敲盘.盘通“盘”、“磐”,乐也.酿泉:在醉翁亭旁.“酿泉秋月”为滁州十二景之一.

泉声如听太守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冯公祠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此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后人为纪念他的善行又在宝宋斋附近建了一座冯公祠.

驻节淮南,关心民癀;

留芳江表,济世文章.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二贤堂

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二贤者,欧阳修和王元之是也.王元之,即王禹偁,宋初文学家,一生刚直敢言.滁州历史上曾属淮南国,欧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做过太守,故有是句.癀:疾苦之意.

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

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二贤堂

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参考自百度知道

希望能帮到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