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古诗文注解_古诗注释及译文

tamoadmin 2024-09-16 人已围观

简介1.王维《酬张少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2.杜甫《覃山人隐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3.《天末怀》李白古诗文赏析4.孟浩然《登安阳城楼》古诗原文意思赏析风朝代:唐代作者: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注释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

1.王维《酬张少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2.杜甫《覃山人隐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3.《天末怀》李白古诗文赏析

4.孟浩然《登安阳城楼》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文注解_古诗注释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⑵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倾斜。

王维《酬张少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引水》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作品赏析

 注解:

鹤注大历元年至夔州作。鲁訔曰:夔俗无井,以竹引山泉而饮,蟠窟山腹间,有至数百丈者。

月峡瞿唐云作顶①,乱石峥嵘俗无井②。云安沽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③。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流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④。

(此为夔俗引水而作也。夔州取泉,胜于云安沽水,但旅况艰难,一水未足以解忧耳。上下两韵分截。)

①《寰宇记》:三峡谓巫峡、巴峡、明月峡,惟明月峡在利州绵谷县界。又云:明月峡,在渝州巴县东八十里。《华阳国志》:巴郡江州县有明月峡。即此。《水经注》:江水又东径广溪峡,峡中有瞿唐、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泝沿所忌。云作顶,言地高接云。②鹤曰:夔与云安有盐井,而罕有凿井汲泉者。《酉阳杂俎》:云安井,自大江诉别派凡三十里。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揖无虞。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泝。天师翟乾祐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谕以滩波之险,使皆平之。一夕之间,风雷震击,十四里尽为平潭,惟一滩仍旧,龙亦不至。乾祐复严勅神吏追之,又三日,一女子至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能利舟揖以安富商也。”乾枯善其言,使诸龙皆复其故,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③诛曰:《汉·地理志):鱼复,属巴郡,古庸国。《左传》:文十六年,鱼人逐楚师。是也。《水经注》: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鱼复,即唐奉节县,属夔州。白帝城,在夔州府治东五里。④《庄子》:“期斗升水之活。”卢照邻侍:“赖此百忧宽。”何直,言当不得宽忧也。

杜甫《覃山人隐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酬张少府》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作品赏析

 注解:

1、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

2、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韵译: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

对世件都不太关心。

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

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

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

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评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

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

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

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简析:

归隐者自称对万事已不关心,恬淡达观,但又未完全超脱。用“渔歌入浦深”来劝慰张少府,也含有 *** 。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这首诗,一上来就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惟好静”的“惟”字大有文章。是确实“只”好静呢,还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呢?既云“晚年”,那么中年呢?早年呢?为什么到了晚年变得“惟好静”起来呢?底下三、四两句,透露了个中消息。

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

《天末怀》李白古诗文赏析

 古诗《覃山人隐居》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征君已去独松菊,

哀壑无光留户庭。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

 作品赏析

 注解:

⑴覃念“秦”(qín)。山人,山里的隐士。

⑵老人自有星,即南极星。杜诗“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泊松滋江亭》)可证。赵次公:老人星,一名南极,在井柳之间,乃南方之星。山人隐居此地,可当此星。

⑶北山移文,南朝时孔稚珪所著。“移”是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通告、布告。北山,即钟山,在建康城(今南京市,南朝京都)北,故名北山。《北山移文》揭露和讽刺那些伪装隐居以求利禄的文人。五臣注《文选》吕向说:其先,周彦伦(周颙)隐于北山,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欲却过北山。孔生乃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勒铭,在在金属或石头上镌刻铭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这里铭刻《北山移文》,不许隐居后出仕的覃山人再回来?

⑷征君,古时对隐士地称谓,这里指覃山人。哀壑,壑中的风声仿佛带哀音。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覃山人出仕离开后,这里独有松菊,空留户庭,山壑也为之悲哀,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⑸这句是说,我知道你也是由于战乱和流离失所而不得已。

⑹子,指覃山人。出处,指不再隐居而开始出仕。处在此念“楚”(chǔ)。这句是说,关于出处,你也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艰辛)。

⑺高车驷马,指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形容做官所拥有的排场。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带,伴随。倾覆:颠覆、覆灭,语出《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惊惧)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但是《南齐书·周颙传》与此有出入。

⑻翠屏,翠色的屏风,这里指青翠的山峰,因为覃山人已经离开了,所以说是“虚翠屏”。

孟浩然《登安阳城楼》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天末怀》

  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译文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赏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 杜甫 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古诗《登安阳城楼》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

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

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作品赏析

 注解:

⑴安阳城楼:唐初安阳县城楼,唐中后期安阳故城被洪水摧毁。

⑵县城南面汉江流:是说古安阳县城的位置在汉江北岸,南面流着汉江。

⑶江嶂开成南雍州:是指汉江将古安阳城与安康县城隔开,登上安阳城可南望安康。当时,人们把长安称北雍州,将安康誉为南雍州。此诗中的南雍州,指安康,唐朝长安属于雍州管辖,在安康正北,故称安康为南雍州。

⑷才子乘春来骋望:是说地方文士当春放眼眺望。

⑸诸公暇日坐销忧:是指地方长官乘暇日消遣忧烦。

⑹楼台晚映青山廓:是说站在楼台上能看见处在青山之中的城郭,指唐时安康城。

⑺罗绮晴娇绿水洲:是指士女们的华美衣裙服饰使晴和的绿水芳洲更加妩媚。

⑻向夕波摇明月动:是说傍晚汉江的粼粼水波照得明月随之而动。

⑼更疑神女弄珠游:是指水波中流动的明月像神女在弄珠(神女弄珠的传说发生在作者家乡襄阳西万山之麓,诗人在这里联想起了神女弄珠的故事,神女指汉水女神)。

 鉴赏:

孟浩然登安阳城楼,眺望的是汉江和对岸的安康县城,实际上讴歌的安康。《登安阳城楼》生动描绘了古安阳城和安康城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折射出了盛唐之时的安康经济社会面貌。在孟浩然笔下,当时的安康城有相当规模,城美、水美、山美,人更美,才有“楼台晓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的佳句。虽然此事至2007年己过去了1278年,安阳故城早在唐中后期就被洪水摧毁,安康故城在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祜四年)遭水患邑署漂没,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县城完全毁弃,但今天读诗抚昔,方知汉阴前身古安康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