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古诗什么衣声_什么衣襟填上合适的动词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蝉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是什么2.关于长安衣冠的诗句3.浣溪沙苏轼古诗的意思是什么?4.李白最霸气的一首诗,句句杀气十足,其中一句更让人胆战心惊!5.《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1.唐代诗人孟郊关于母亲的诗句 孟郊笔下关于母爱的诗有:《游子吟》、《游子》。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

1.蝉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2.关于长安衣冠的诗句

3.浣溪沙苏轼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4.李白最霸气的一首诗,句句杀气十足,其中一句更让人胆战心惊!

5.《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古诗什么衣声_什么衣襟填上合适的动词

1.唐代诗人孟郊关于母亲的诗句

孟郊笔下关于母爱的诗有:《游子吟》、《游子》。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中《游子吟》就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经典诗作,千百年来广为传唱,感动了无数人。孟郊出生于751年,湖州武康的一个小官吏家庭,家中比较清贫,而且从小性格孤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他亲眼目睹了在河南的藩镇之变。

孟郊人到中年,三四十岁,在孔子眼里应该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年纪,可是他依然没有什么成就,在社会上来回漂泊,受到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的冷眼和嘲讽。直到46岁,才在母亲的鼓励下,终于考中进士。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他才写的出《游子吟》。

2.孟郊写的有关母爱的诗有哪些

孟郊笔下关于母爱的诗有:《游子吟》、《游子》。

原文如下: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上述诗的意思:

(1)堂前的萱草长得有台阶那样高了,游子啊,仍然漂泊在外,慈祥的老母亲倚在堂门外,却不见萱草开花,寓意等不到漂泊的游子。

(2)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 关于作者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为溧阳尉。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3. 《游子吟》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3.父爱母爱的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关于母爱的诗句古诗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黄景仁《别老母》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杜甫《石壕吏》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李商隐《瑶池》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王安石《十五》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王冕《墨萱图·其一》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黄景仁《别老母》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

霜陨芦花泪湿衣 —— 舆恭《思母》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 王建《古从军》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 李白《豫章行》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蒋士铨《岁暮到家》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王建《短歌行》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 卢仝《示添丁》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辽水》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 徐熙《劝孝歌》

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 —— 贯休《上孙使君》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诗经《小雅·蓼莪》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 欧阳修《画地学书》

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 孟郊《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 诗经《小雅·蓼莪》

无父何?无母何恃? —— 诗经《小雅·蓼莪》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由学区房拍卖平台提供)

5.孟郊写过什么关于母亲的诗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蝉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1. 关于捣衣砧的诗句

关于捣衣砧的诗句 1. 古诗捣衣砧诗句

闻砧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夜捣衣/捣练子[宋] 贺铸收锦字,下鸳机。

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杵声齐贺铸 (宋)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定风波》李珣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沈佺期 (唐)卢家**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齐天乐·蟋蟀[ 宋 ] 姜夔庾郎先自吟愁赋。

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幽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子夜吴歌李白 (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捣练子令李煜 (五代)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 古诗捣衣砧诗句

闻砧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夜捣衣/捣练子

[宋] 贺铸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杵声齐

贺铸 (宋)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

戍人犹在玉关西。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沈佺期 (唐)

卢家**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齐天乐·蟋蟀

[ 宋 ]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幽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子夜吴歌

李白 (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捣练子令

李煜 (五代)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秋兴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譬如"捣衣砧上拂还来","何来万户捣衣声

捣衣 在《春江花月夜》中解释为垂打衣服或布料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即其本意.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头).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唐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宋李煜《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宋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参考资料:

4. 有关捣衣的诗句

捣衣诗[南朝]谢惠连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美人戒裳服。端饰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写闺怨的作品《捣衣》也很有名,钟嵘《诗品》卷中曰:“《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评其为“五言之警策”。捣衣在唐人作品中是极常见的题材,惠连这篇作品不仅出现时间更早,且情态毕呈,无愧于钟嵘的赞赏。

《夜听捣衣》晋·曹毗

寒兴御纨素,佳人治衣衾。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阴。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捣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试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月下听砧 唐 刘长卿

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

秋夜闻砧 唐 杜荀鹤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声,三声中有不愁声。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节选)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今译月光照进闺房,珠帘卷它不去;月光照在捣衣砧上,拂去它又重来。

赏析长诗《春江花月夜》中着力描写的是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这里两句是其中描写月光的名句。它不是孤立地描写月光,而是借此来烘托出人的思想感情。“玉户帘中”、“捣衣砧上”都使人感到有一个怀念征人的**存在,她不论是独处深闺,还是在为征人赶制寒衣,月光都紧紧地陪伴着她,而且“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着这一**始终未能摆脱相思之苦。这两句诗宛转生动,声情并美,艺术性很强。

5. 关于捣衣的诗句

《更漏子·风带寒》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风带寒,秋正好,蕙兰无端先老。云杳杳,树依依,离人殊未归。

搴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寥落。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子夜四时歌:秋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少年游·西楼别后》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飞鸿影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26237,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金闺魂梦枉丁宁,寻尽短长亭。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浪高鱼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暝东风急,一半乡愁闻捣衣。

《孤寝怨》

年代: 唐 作者: 崔珪

征戍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

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

《杨固店》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临江仙·木落江寒秋色晚》

年代: 宋 作者: 谢逸

木落江寒秋色晚,飕飕吹帽风轻。丹枫楼外捣衣声。登高怀远,山影雁边横。

露染宫黄庭菊浅,茱萸烟拂红轻。尊前谁整醉冠倾。酒香薰脸,落日断霞明。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6. 含有“捣衣”的诗句

1.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3.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4.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头)。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5.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6.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7.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9.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声,三声中有不愁声。

10.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

只找到这些了……

7. 捣衣砧有什么寓意

捣衣诗①

温子升

长安城中秋夜长,

佳人锦石捣流黄②。

香杵纹砧知近远,

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③,

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边绝候雁④,

鸳鸯楼上望天狼⑤

①本诗写思妇秋夜捣衣,思念征夫。意境凄美,七言、五言相间,音调悠长宛转。捣衣,古时衣料质地粗硬,须用木杵在捣衣石上捣软,方可缝制。②锦石:即下句中的"纹砧(zhēn珍)",有美丽花纹的砧石。砧,捣衣石。流黄:一种杂色的丝织品。③七夕:指七月七日牛郎织女渡河相会之夜。长河:。④蠮螉(yēwēng噎翁)塞: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绝候雁:指音信断绝。候雁,雁为候鸟,秋天南飞,故云。⑤天狼:星宿名。古人认为此星现隐主战事有无。

还有:以下两首诗用同样的手法写思妇秋夜捣衣的凄美意境。

捣衣砧诗 萧衍

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沉思惨行镳。如梦在空床。既寤丹绿谬。始知纨素伤。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阴虫日惨烈。庭草复芸黄。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参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扬。轻罗飞玉腕。弱翠低红妆。朱颜日已兴。眄睇色增光。捣以一匪石。文成双鸳鸯。制握断金刀。熏用如兰芳。佳期久不归。持此寄寒乡。妾身谁为容。思君苦入肠。

捣衣诗

谢惠连 朝代:南北

衡纪无淹度。

晷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

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

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

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

端饰高砧响发。

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

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

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

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

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

不知今是非。

8. 有捣衣的诗句有什么

捣衣篇

李白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

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

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

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便凭将金剪刀,

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譬如"捣衣砧上拂还来","何来万户捣衣声",

捣衣

在《春江花月夜》中解释为垂打衣服或布料

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即其本意。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头)。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唐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宋李煜《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宋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参考资料:

可以从百度百科查到

关于长安衣冠的诗句

1. 关于蝉的诗句意思

关于蝉的诗句意思 1.《蝉》的诗句和诗意是什么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能够“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这首咏蝉诗是唐人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作者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三、四句借蝉抒情,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蝉 (唐代虞世南诗作)

2.虞世南写的蝉古诗的意思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全诗译文如下: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作者介绍: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3.关于蝉的诗句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齐天乐·蝉 仇远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齐天乐·蝉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

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烟声更咽。

现代人咏蝉诗句

《秋蝉》

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风送秋蝉。

?an=0&si=2

4.有哪些描写‘蝉’的诗句

1、《霜月》——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2、《所见》——作者袁枚 朝代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作者王维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4、《初秋行圃》——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5、《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作者毛文锡 朝代唐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译文: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苹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5.蝉这首诗 中每一句诗的意思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6.蝉的诗意是什么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浣溪沙苏轼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1.关于长安的诗句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有关长安的诗句. 急用.

御街行·松门石路秋风扫

别东山

贺铸

松门石路秋风扫,似不许,飞尘到。双携纤手别烟萝,红粉清泉相照。几声歌管,正须陶写,翻作伤心调。岩阴暝色归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忧,为谢江南芳草。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

贬玉溪对江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用贾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

3.描写长安的诗句,急用~~~~~~~~~~~~

描写长安的诗句包括:

1、唐代白居易《长安春》

原文: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译文:

东门的杨柳下垂着,样子软弱无力,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衰黄之色。

东街的的酒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满眼都是春光,满腹都是春愁,岂能轻易销得?

2、北宋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原文: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

我骑马在长安古道缓慢前行,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不住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旷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风习习,极目四望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时光逝去永远不会再次回来,旧日的期望和约定何处去寻?寻欢作乐的兴致早已经淡漠,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散去,再也不像少年之时狂放不羁。

3、唐代孟郊《登科后》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4、唐代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

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

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

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5、金末元初元好问《点绛唇·长安中作》

原文: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4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译文:

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的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

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

4.关于长安的古诗

1、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译文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2、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 一作:鸟)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

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3、长安晚秋

唐代: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4、长安遇冯著

唐代: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5、长安秋夜

唐代: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译文

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

5.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各个时代描写长安的诗句是非常之多的,据可查数据显示有2647首,还不包括一些没有统计到的,或者不出名的。

现在列举出40个相关的诗词

1、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 只查询李白的结果 《登金陵凤凰台》

2、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 只查询孟郊的结果 《登科后》

3、岂知重得兮入长安魏晋蔡琰 只查询蔡琰的结果 《胡笳十八拍》

4、不见长安见尘雾唐白居易 只查询白居易的结果 《长恨歌》

5、长安水边多丽人唐杜甫 只查询杜甫的结果 《丽人行》

6、未解忆长安唐杜甫 只查询杜甫的结果 《月夜》

7、羞逐长安社中儿唐李白 只查询李白的结果 《行路难 其二》

8、几时携手入长安唐韦庄 只查询韦庄的结果 《浣溪沙》

9、到日长安花似雨宋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10、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 只查询周邦彦的结果 《苏幕遮·燎沉香》

11、西北望长安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2、长安市上酒家眠唐杜甫 只查询杜甫的结果 《饮中八仙歌》

13、教人意气忆长安唐王翰 只查询王翰的结果 《凉州词》

14、闻道长安似弈棋唐杜甫 只查询杜甫的结果 《秋兴八首》

15、行人莫羡长安道宋欧阳修 只查询欧阳修的结果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16、长安城里人先老宋欧阳修 只查询欧阳修的结果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17、不近长安宋欧阳修 只查询欧阳修的结果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18、当时共客长安宋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沁园春·孤馆灯青》

19、长安远似天宋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菩萨蛮·玉笙不受朱唇暖》

20、回首长安佳丽地宋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

21、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 只查询周邦彦的结果 《苏幕遮·燎沈香》

22、长安秋晚忆家无宋毛滂 只查询毛滂的结果 《浣溪沙》

23、空梦长安宋李清照 只查询李清照的结果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24、认取长安道宋李清照 只查询李清照的结果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25、长安何处日宋曹勋 只查询曹勋的结果 《菩萨蛮·乱山影直危楼起》

26、黯黯长安路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27、长安却早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28、咫尺长安日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虞美人·翠屏罗幕遮前后》

29、紫陌长安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永遇乐·紫陌长安》

30、长安纸贵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31、无限长安客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念奴娇·君诗好处》

32、不踏长安市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点绛唇·身后功名》

33、长安路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沁园春·我醉狂吟》

34、长安路远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35、看取长安得意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水调歌头·万事一杯酒》

36、和气满长安宋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水调歌头·泰岳倚空碧》

37、长安陌上有铜驼宋韩淲 只查询韩淲的结果 《浣溪沙》

38、瑞霭长安宋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满江红·瑞霭长安》

39、最佳秋色在长安宋邵雍 只查询邵雍的结果 《梅花诗》

40、更无人解忆长安近代王国维 只查询王国维的结果 《浣溪沙》

6.有关长安的诗词

下面这个网址里面有上千首,题目、作者都有,随便你挑~

叫“金山词霸汉语”,在“古今诗词”里面搜索“长安”就行了~

先上几首: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跟"长安"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2.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3.长安清明

唐代: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4.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5.长安晚秋

唐代: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8.有关长安的古诗词

咏史诗·长安

[ 唐代·胡曾 ]

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

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第次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关于"长安"的古诗

《登金陵凤凰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科后》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丽人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李白最霸气的一首诗,句句杀气十足,其中一句更让人胆战心惊!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簌簌飘落的枣花粘满衣巾,缫丝车的响声缭绕在村子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喝了几杯酒,又走累了,人以昏昏欲睡,日上三竿口干舌燥,很想喝碗清茶。敲门探问路边人家可否供碗茶喝。

赏析这是苏轼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组词的第四首,记叙他在村野的见闻和感受。首句写景也写人,并且兼写季节。“簌簌”,象声词,摹写枣花飘落时的细微声音。枣树是北方常见果树,因经济价值高和不大影响庄稼的生长,深得农民的喜爱。作者走在树下,清香四溢的枣花飘满衣巾。作者从枣花着笔,渲染出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第二句写听闻。蚕事已毕茧子丰收,村妇们可真忙起来了。怪不得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缫车声呢!最后句写所见,作者徜徉在枣树下,一位穿着粗麻衣服的农人正在叫卖刚刚上市的黄瓜呢!

如果说词的上片是通过作者伫立村头,谛听静观,拍取下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么下片则是记述村外旅行中的一件生活小事,从中看出作者平易近人的作风。他大概走得有点累了,又喝了几杯酒,在初夏暖烘烘的阳光里,觉得意倦口渴,很想喝碗清茶。于是只好“敲门试问野人家”了。作者以一个普通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老百姓面前,不愿惊扰百姓,没有摆官架子,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在构思和用语上也颇见匠心。词中“枣花”、“缲车”、“牛衣”、“古柳”都是农村习见的典型,“卖瓜人”、“野人家”也很有乡土风味。而向农户敲门问茶,更见出农村淳厚的风俗。清新朴实,明白如话,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风格。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很多优秀的文化,诗歌就是其中的一种。说到古诗词,就想到了课本中的李白,说到李白,作为唐代诗人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更是有着崇高的地位,自然无需多加介绍,想必大家都有读过他的诗,而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词,大多数是在喝酒之后所作,其中一首最霸气的一首诗,句句杀气十足,你知道是哪一首吗?它就是《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我们从小到大读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李白的诗了,李白也被人们称为“诗仙”,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诗人,喜欢喝酒和周游列国,但其实李白也是一个洒脱之人,他不想自己被世间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于是他经常游玩,然后将自己在路途上的所见以及感悟写成一首首诗词,为世人传颂。而他的其中一首堪称最霸气的就是《侠客行》。

短短一篇诗词中,就让侠客的形象绘声绘色起来,其中最霸气的莫过于这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十步就能杀一人,千里之内无人能敌,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杀气十足,而这句话说的正是高超的剑术,而后面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更是深受世人喜爱,如今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用这句话,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可能很多人只会口中说说“深藏功与名”,但是要问出自李白的哪一首诗恐怕就不知道了,李白的诗读起来很舒服,相信大家也有相同的感受,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横溢,对于他的这首诗你的评价是什么?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经情话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蟋蟀。 ⑤篱落:篱笆。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字句斟酌: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所著《四朝闻见录》,记述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闻趣事及“庆元党禁”始末,可补正史之不足,收入《四库全书》。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代表作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嘉兴界》 宋叶绍翁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田家三咏》 叶绍翁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后一日西斋之集 。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 插羽满浮寒食酒,倚栏同忆故山薇。 碧桃绕观春风静,柔栌摇汀夕照微。 慨想兰亭如昨日,沙鸥飞下钓钱矶。 《田家三咏》 叶绍翁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尽竹梯闲。 《田家三咏》 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汉武帝》 叶绍翁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和葛天民呈吴韬仲韵赋其庭馆所有 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 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其他诗作

《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 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 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 《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緉屐。 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 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 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乙庵是渠几世孙,登山认得屐齿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 遥遥之祖定阿谁,曾出东山作霖雨。 《访隐者》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访隐者》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 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 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 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 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 篝灯聊点校,春水没衣砧。 《贵游》 五陵年少尽风流,十日安排一日游。 林下幽人差省事,笔床茶灶便登舟。 《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近寺,官冷未成家。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华。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寄赵眉翁二首》 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 多应驿使曾相访,短艇烟波无处寻。 《寄赵眉翁二首》 君王未肯赐西湖,鸥鹭丛中借地居。 憔悴风姿今钓叟,痴心犹望故人书。 《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鹭》 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 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 《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旧基荒草占,废圃野人耕。 古柳无多树,新蝉第一声。 青溪固亡恙,依旧与孤城。 《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石头感古》 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 但能挥玉尘,不解冠兜鍪。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 中原虽可望,不忍上层楼。 《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苔钱》 家贫地上却钱流,朽贯年深不可收。 若使用之堪买爵,等闲门巷亦封侯。 《题孙端甫别墅》 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风枳树篱。 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 堪嗤狡兔须三窟,只学鹪鹩占一枝。 净扫绿苔斟浊酒,邻家吹过野棠梨。 《田舍小憩》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野蜜和峰割,岩花带蝶移。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西溪》 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叶梯。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梢啼。 《仙兴》 金书宫殿玉阑干,雪瀑泉飞洞口寒。 日暮仙翁骑鹤去,碧桃花满石棋盘。 《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野蝶》 银为须翅粉为肌,驱役春风不解肥。 桃李上林无分到,可怜却傍菜花飞。 《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宜对亭》 讲罢闲来立矮阑,袈裟衣薄翠光寒。 请师莫起云屏想,只作当年面壁看。 《咏先牌》 相随万里途,汝岂被名驱。 挂壁疑何用,辞家不可无。 店翁先酒扫,津吏认称呼。 举子无钱刻,惟将□纸糊。 《幽居书事》 客开双佛塔,水绕数鱼家。 酒剩沾邻里,时平买钓车。 童闲唯伴鹤,树老自成槎。 枕上关心事,侵晨扫落花。 《寓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心中月,天上圆。 《赠陈宗之》 官河深水绿悠悠,门外梧桐数叶秋。 中有武林陈学士,吟诗销遣一生愁。 《赠陈宗之》 十载京尘染布衣,西湖烟雨与心违。 随车尚有书千卷,拟向君家卖却归。 《纸帐》 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许留禅客,低唱应难着侍儿。 白似雪窗微霁后,暖於酒力半醺时。 蒲团静学观身法,岁晚工夫要自知。 《舟次崇德》 倦身只合卧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国逢春梅未见,山城到午雾犹深。 地名不记维舟问,酒味曾谙入巷寻。 泛宅浮家何日了,庄头栽竹已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