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王维的渭川田家的诗怎么朗读_古诗渭川田家王维

tamoadmin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1.描写田园悠闲生活的诗句古诗2.王维《渭川田家》田园诗词赏析3.古诗《渭川田家》相关问题及答案4.渭川田家(王维)是律诗么?5.王维的渭川田家是什么诗体6.关于蚕的诗名及作者?7.渭川田家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1.描写田园悠闲生活的诗句古诗

2.王维《渭川田家》田园诗词赏析

3.古诗《渭川田家》相关问题及答案

4.渭川田家(王维)是律诗么?

5.王维的渭川田家是什么诗体

6.关于蚕的诗名及作者?

7.渭川田家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王维的渭川田家的诗怎么朗读_古诗渭川田家王维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1、雉:野鸡。

2、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

诗意: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王维 渭城曲

《渭城曲》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译文

二月里蚕儿刚刚出子,就早早的卖掉了一年的新丝,

五月里秧苗还在地里,又早早的卖去了一年的新谷。

只顾医治眼下的毒疮,也只有剜去自己心上的肉。

我但愿君王的心啊,能够变成一支光明的蜡烛。

不要再去照亮那穿着绫罗绸缎的富贵人家的筵席,

而只是来照看照看这无衣无食的逃亡庄户的茅屋。

赏析

《咏田家》是聂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佳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形形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厚同情。此诗问世后,深受唐末重视。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广大农民所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写出了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迫借贷的悲惨境地。二月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的高利贷。“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剜却性命攸关的“心头肉”以疗眼前毒疮,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旧伤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就是对当时广大农民濒临绝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

诗的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直抒胸臆,尽吐胸中块垒,表达诗人对解决正在激化中的社会矛盾的希望和设想,深寄对“君主”的讥刺之意。诗人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君王”所代表的个人利益。“君王”之“烛”只照地主豪绅,权贵达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农舍,这就含蓄而尖锐地讥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读者能够透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思味出那激化社会矛盾的真正罪手。

这首诗之所以向为人们所传诵,除了它真实而带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农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还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现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对农民被迫借取高利贷及其更惨痛的后果,诗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却心头肉”以“医得眼前疮”来比喻之。剜肉补疮,并非根本的疗毒之策,它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新局面。这样以剜肉补疮来比喻农民以借高利贷济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过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过的了。这个比喻,一方面使诗歌的形象具备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使有限的形式容纳了无限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

其次,鲜明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给历历如绘的描写出来了。“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对“君王”的希冀之语,但其中却包含了双重对比的意味。从“君王”的角度来说,恩泽不均,只顾富室,不恤贫苦,这一对比,就把“君王”的阶级立场给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权贵豪门华丽的衣着,丰盛的筵宴,一边却是无衣无食,贫困破产,逃亡在外。这一对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严重恶果给突现出来了。如此形象的对比,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烘托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颇质朴通俗,感情也很真诚感人,充分显示了聂夷中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川字开头的七夕字诗句 。

描写田园悠闲生活的诗句古诗

1. 渭川田家前两句写作文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田园诗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 *** 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2. 《渭川田家》赏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

为我,何者为物。”这即是说,有我之境中,诗人以情观物,使外物带上自己的情感色彩;无我之境中,诗人与所描写之物浑然一体,达到了物我不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王维的《渭川田家》诗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宁静闲适而略带忧伤的意境氛围。

前两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就是一幅绝佳的田园晚景图。诗人没有对傍晚的乡村做全面、细致的描绘,而是仅仅做了一个整体的勾勒,截取了傍晚乡村中的一个画面,给人一种温和恬静的感觉。夕阳的余晖笼罩了小小的村落,牛羊穿过窄窄的巷子各自回家,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画面,没有任何雕琢、修饰成分,完全是随口吟出。但是,它所引发的情感是丰富的、深刻的。上句对乡村景色的整体勾勒给人一种家的感觉。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描写乡村风物的诗句,傍晚家家户户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的家,联想到朴实亲切的乡村生活。下句“穷巷牛羊归”引发的是一种归属感,《诗经 王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这里抒发了妇女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殷切思念,希望丈夫早日回来。《诗经》中的情感与这首诗的情感有相通之处,即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安定、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以上两句用白描的手法体现了一种质朴悠远的自然生活之美。而到了下边两句,诗人的笔触由物到了人,表现了一种亲切和谐的人性之美,一个老人拄着拐棍在门口张望,等待在外放牧的儿童的归来,还有比这种自然流露的亲情更美好的东西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就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动画面,而在王维的诗中则把这种画面变成了老人对孩童的殷殷关切之情,这样就更加能够打动人心了。

再后边两句与开头四句大致一样,也是描画自然先景物再写人物,但情感上比前四句更进一步。“雉 麦苗秀”一句意本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雉 而朝 ”王维在这里用了一个“秀”字来代替“擢芒”因为“秀”字没有“擢芒”那样强烈的攻击性,而是在朴素中蕴含着一股生命的张力。“田夫”两句写人,已不仅再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亲情,而是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一种亲切、平等、相互关怀的情感。以上八句纯是客观地摹写乡村生活,诗人的情感没有直接体现在字面上,诗人与景物融为一体,而没有以清观物、以我感物,故为无我之境。但到了最后两句,诗人就站出来了,他没有借助任何景物,而是对上述景物所触发的情感进行了直接地抒发和表达,这种情感在这两句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即此羡闲逸”,这一句本身就在告诉我们诗人站出来了,而且很明确地说自己羡慕这种闲逸的生活,但诗人又不能实现这种过闲适生活的愿望,所以只能“怅然吟式微”。“式微”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式”是句首发语词。“微”有多种解释,一说“犹衰,再言之衰之甚也”,就是指每况愈下;一说指天黑,在这里这两种解释都讲得通。可以认为作者在说自己境况越来越不好,想辞官归隐,也可以认为是天黑了,与前文斜阳相照,又有幽隐暧昧之意。总之,是表达了一种欲求而不得的心绪。

另外,浑成是本诗在意境构造上的一大特色。中国诗歌中有很大部分诗是靠全诗营造的整体意境取胜的。对这一部分是不能单独摘出其中的一句或某些字来鉴赏的,否则就破坏了这首诗的意境。这种诗其实有古已有之,比如像《古诗十九首》,像陶渊明的多数诗篇,并不是说这些诗不做修辞,而是这一类诗人在写诗时没有把力量重点放在炼字炼句上,而是放在了意境的营造上。我们在读这首诗时,没有感觉多少绝妙的句子让人为之一震,不似“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但是在质朴的文字背后可以感到有一股真情在流动,这才是诗歌最动人的地方之一——感发的力量这首诗的情感流动是渐强的,先是平静闲适,然后是羡慕,最后才是“怅然”。但这首诗总体上是温柔质朴的,不像李白那种潇洒狂放不受拘束的感情,而是一种有节制的感情。

3. 把古诗渭川田家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您好!素墨为你解答!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

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

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

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

自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

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如满意,请纳!谢谢。

王维《渭川田家》田园诗词赏析

1. 关于悠闲的诗句古诗

关于悠闲的诗句古诗 1.描述悠闲的诗句

描述悠闲的诗句包括:

1、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原文: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2、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原文: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3、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6、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

1、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

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程颢 《春日偶成 》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6、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7、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菩萨蛮》

8、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

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11、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村居 》

12、女儿春桑,歌吹当春曲。——佚名《桑》

1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14、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雍裕之《农家望晴》

15、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顾况《过山农家》

3.描述悠闲的诗句有哪些

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6.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7. 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 独上小楼云杳杳,天涯一点青山小。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11.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12.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15.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田园生活,山水为邻,花鸟相伴。既有“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亦含“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因此,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雅士便喜寄情山水田园,以此远离现实烦扰的城市生活。

于古代文人而言,他们需要一处安谧闲适之地,以洗净城市喧嚣生活的烦扰,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城市的生活,车辆鸣笛声响彻天际,耳边尽充斥着键盘的敲击声,时间被文件和应酬所填满,哪里才能寻得一处洗涤身心之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gushiwen.org/

4.表达悠闲生活的诗句

一、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二、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四、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五、饮酒·其四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5.有关“悠闲”的诗句有什么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终南别业》2、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宋)张耒《春日》3、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

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4、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唐)窦群《日寻花》5、贤愚共在浮生内,贵贱同趋群动间。

多见忙时已衰病, 少闻健日肯休闲。鹰饥受绁从难退,鹤老乘轩亦不还。

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唐)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6、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

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

晓关开,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

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

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

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唐)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7、此生居此世,堪笑复堪悲。

在处有岐路,何人无别离。 长当多难日,愁过少年时。

穷达都判了,休闲镊白髭。——(唐)许棠《写怀》8、翦胜迎春后,和风入律频催。

前回下叶飞霜处,红绽一枝梅。 正遇时调玉烛,须添酒满。

寻芳伴侣休闲过,排日有花开。——(宋)朱敦儒《乌夜啼》。

6.关于休闲的古诗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4.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8.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7.有关“悠闲”的诗句有什么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终南别业》

2、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宋)张耒《春日》

3、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4、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唐)窦群《日寻花》

5、贤愚共在浮生内,贵贱同趋群动间。多见忙时已衰病, 少闻健日肯休闲。鹰饥受绁从难退,鹤老乘轩亦不还。 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唐)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

6、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晓关开,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唐)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

7、此生居此世,堪笑复堪悲。在处有岐路,何人无别离。 长当多难日,愁过少年时。穷达都判了,休闲镊白髭。——(唐)许棠《写怀》

8、翦胜迎春后,和风入律频催。前回下叶飞霜处,红绽一枝梅。 正遇时调玉烛,须添酒满。寻芳伴侣休闲过,排日有花开。——(宋)朱敦儒《乌夜啼》

古诗《渭川田家》相关问题及答案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与弟王缙俱有俊才,维尤工书画。安禄山陷两都,王维为贼所得,拘于菩施寺,安禄山宴于凝,王维潜赋诗悲悼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头奏管弦。”贼平之后,以此诗而得免罪。王维诗闲淡从容而优雅,然而亦正如《西清诗话》所言:“王摩诘诗浑厚闲雅,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也。”今存有《王摩诘全集》二十八卷。

王维诗选(一)

渭川[1]田家

斜阳照墟落[2],穷巷[3]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4]。

雉雊[5]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6]。

注释

[1]渭川:就是渭水,发源于甘肃省的鸟鼠山,流经长安城的北郊。

[2]墟落:村落。

[3]穷巷:深巷、长巷。

[4]荆扉:用荆木条编制成的门扇。

[5]雉(zhì)雊(gòu):雄雉鸣叫为“雉雊”。

[6]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指时衰欲辞官返乡之意。

旨要

本诗透过田家黄昏时,人、畜纷纷回返的情状,带出一种安详恬适之感。“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两句,又在安详中隐有生活丰饶之意,并由此带出王维心中兴起不如辞官隐退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既然以“渭川田家”为题,所描述的内容当然以田家生活景象为主。我们看第一、二句写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句中的“墟落”就是村落,“穷巷”指的是长巷,这两句先将田家黄昏时,牛羊回返的景象点了出来,而这种描述方式,又透露出田家那种特有的安详和宁静的情境,让人觉得田家生活的平淡和自然。我们可以想象,居住在这种安详又宁静的地方,不是会让人忘了世上的名利之争吗?

这种田家平淡的气氛,正是王维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和强调的。所以我们看以下的句子,可以说都是准此观点来加以描述的。“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透过村中长老在黄昏日落时,扶着木杖在柴门前等待放牧归来的牧童,写出亲情的可贵和可敬,让读者看了倍感温暖。一个“念”字,含蕴着多少亲情牵挂在里头。然后我们再来看王维在这首诗中所安排的图景次序。

“斜阳照墟落”一句,先描绘出太阳即将西下,日影斜照在村落的图景,这是个大景的描述,在这个大景出现之前,村落中并没有人或动物的声响。这种描述方式,非常符合田家白天的景象,因为白天所有田家有劳动力的人,都下田工作去了,必定要等到黄昏夕阳西下之时,才会从田里回到村中来。所以本诗的第一句以“斜阳照墟落”破题,正是要为田家农忙一天结束的图景作开端。“穷巷牛羊归”一句则是在这个宁静了一天的大景中,开始添增动态,但是在这个图景中,仍然没有人声。等到第三句“野老念牧童”出现时,才有人的动态出现,而出现的人影则是田家年纪老迈的长者,所以严格说来,整个图景仍然没有人的声响动态,而这种安静的图景,全部收束在第四句“倚杖候荆扉”的诗意中。全诗写到这个地方,并没有将牧童的身影点出来,完全留给读者去自由想象。我们从这种写作技巧中,便可以了解到王维的诗,为何会被誉为具有神韵的画意。试想,野老为何会出现“倚杖候荆扉”心念牧童的形象?就是因为在屋中闻听牛羊回返的声响。诗中既然描述牛羊从长巷中返回,牧童当然就在这群牛羊之后。这种将画意隐含在诗意之外的写作方式,是王维傲视中国古典诗的一种创作手法。这种诗画合一的境界,到了宋朝时,甚至还成了另一种考试的方式,我们看俞作德在《萤雪丛书》卷一中的这段文字记载:

政和(宋徽宗年号)中,建设画学,用太学法,补试四方画工,以古人诗句命题。时试“竹锁桥边卖酒家”,人无不向酒家着工夫,唯一善画者,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画一酒字而已。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可得而形容,何以见得亲切。有一名画,恪尽其妙,但画数蝴蝶,飞过马后而已,便表得马蹄香出也。皆中魁选。

为何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试题的中选者,是“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画一酒字而已”?而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试题的中选者,是“但画数蝴蝶,飞过马后而已,便表得马蹄香出也”?就是因为这两幅作品的描绘重点,不在于形似的表现,而在于画意的呈显。这种情况和王维在本诗中只写牛羊归来,而牧童自然隐身在后的方式,其实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国从宋朝以后所出现的诗画合流现象,王维可以说是重要的启蒙人物。

接下的“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两句,是针对田家丰收征兆的描述,让人觉得田家不仅安详而且还十分丰足。“雉雊”是指雄雉鸣叫,麦苗长得很好而有雄雉在麦田边鸣叫,除了是一种粮食无忧的预兆之外,也充满了生气勃发的韵味?。“蚕眠桑叶稀”是形容蚕儿食足后在蜕变长大,除了是一种衣食无虑的预兆之外,也充满了安详平和的韵味。田家的食无忧、衣无虑,生活中又充满了生气勃发及安详平和的韵味,这也是一种画意的展示。

然后我们来看“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两句,终于带出人的动态来。这两句是写出白天下田工作的农夫荷锄欲归,与王维相见寒暄,显得热情而亲切的样子。“语依依”三字,带出田夫与王维谈话非常熟络的情景,让人读后很受感动。麦苗秀而见雉雊,是无限生机的展现:桑叶稀而蚕将吐丝成茧,也是无限生机的展现。生机无限,田家富足,是以田夫心中无有牵挂,在遇到王维时自然流露出一种因满足而显现出来的热情和亲切,把田家的丰足、安详和宁静的情境,描述得十分生动。

因此,最后两句的“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便成了王维内心钦羡之情的表达。句中的“式微”,引自《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句原本是指时衰欲辞官返乡之意。王维借来用在这首诗的最后,目的也在于表达他内心对田家这种丰足、安详和宁静的情境,十分向往。心灵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欲辞官住于此地,充分享受此地田家这种闲情逸趣。既然如此,又为何加上“怅然”二字呢?可见王维此刻身不由己,即使想要辞官,恐怕也未能如愿,所以心中虽然非常羡慕此处田家的闲逸,但也只能以“怅然歌式微”来表达心中的感叹了。

本诗透过田家黄昏时,人、畜纷纷回返的情状,带出一种安详恬适之感。“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两句,又在安详中隐有生活丰饶之意,并由此带出王维心中兴起不如辞官隐退的心境。全诗以描述“闲逸”二字为主,但是前面八句,却是运用不同的诗境画意来呈显而不明说,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散乱,但是到了第九句“即此羡闲逸”出现,前面所有八句的诗境画意全都被绾合在一起,显得十分的和谐。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摩诘五言古,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故其人清贵;盖山泽间仪态,非山泽间性情也。”用来形容王维这首《渭川田家》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我们从这首诗所呈显出来的诗境和画意,可以感受到王维的心灵仿佛经过洗涤妆饰过才用文字修辞表现出来,并不是眼前有见:心有所感,随即用文字修辞表现出来。经过洗涤妆饰过的心灵再用文字呈显,所以是“雅淡之中,别饶华气”“盖山泽间仪态,非山泽间性情也”,这也是王维和陶潜不同的地方。

渭川田家(王维)是律诗么?

渭川田家①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③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④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⑤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⑥。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王维的渭川田家是什么诗体

是律诗

《渭川田家》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去,然而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把农村表现得这样平静闲适、悠闲可爱,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关于蚕的诗名及作者?

山水田园诗。根据《渭川田家》的解析得知,《渭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属于山水田园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渭川田家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1、《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2、《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3、《蚕妇》宋代:张俞

4、《雨过山村》唐代:王建

5、《蚕妇吟》宋代:谢枋得?

相对应的古诗

1、《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2、《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3、《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4、《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译文: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5、《蚕妇吟》

宋代: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译文:杜鹃鸟于四更时分啼彻窗外,唤醒养蚕妇人起身关照蚕宝宝们,担心着这几天桑叶不够影响了蚕宝宝吐丝结茧。歌舞楼台之声竟远远传来,难道深夜了高楼欢宴的歌女们还没有归来入睡?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墟落:村落。

穷巷:深巷。雉:野鸡。

雏(gou):呜叫。

解释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仗倚靠在柴门前,等侯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解析这是一首十分有名的田园诗。诗人当时还在朝廷为官,张九龄被排挤遭眨,王维深感政治上将失去依靠,进退两难。诗以自然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春末夏初的黄昏景象,刻画了农家自由无拘、勤朴清淡的生活。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汇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由此产生向往之情,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在宦海浮沉中的苦闷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