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古诗有子规和赏析_古诗中的子规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乡村四月古诗译文和注释2.古诗《谢枋得·蚕妇吟》注释与赏析3.杨花和子规的寓意4.《送春》古诗赏析5.子规声里雨如烟 什么意思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作者: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宋 王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1.乡村四月古诗译文和注释
2.古诗《谢枋得·蚕妇吟》注释与赏析
3.杨花和子规的寓意
4.《送春》古诗赏析
5.子规声里雨如烟 什么意思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作者: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宋 王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宿七盘岭
作者:沈佺期 (唐代)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蜀道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古诗译文和注释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全诗的字面意思: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全诗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古诗《谢枋得·蚕妇吟》注释与赏析
乡村四月古诗译文和注释如下: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才了:刚刚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6、插田:插秧。
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
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杨花和子规的寓意
谢枋得·蚕妇吟
子规①啼彻四更②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注释
①子规:杜鹃鸟。
②四更:凌晨两三点钟。
赏析
谢枋得(公元1226年—公元1289年),江西信州弋阳人(今上饶弋阳县)。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但因针砭时弊,得罪重臣,未仕返家。两年后,蒙古军大举攻宋,他被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他在建康当考官时,因得罪丞相贾似道,再次被贬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凡三年。
此后隐居弋阳,闭门讲学。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咸淳十年(公元1275年),元兵大举攻宋。他先后任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等职,防守信州。次年,亲自率兵与元军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败。同年,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端宗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招集义兵,进行抗元。后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亡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冬天,被掳北上大都。宁死不屈,绝食五天,为国尽节。门人私谥文节。谢枋得为文推尊欧、苏,其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
这是一首悯农诗。诗人描写了养蚕妇女辛勤的劳动,诗中说:当杜鹃声持续到四更天的时候,养蚕的妇女已经起床,照看春蚕了。因为蚕太多,她担心桑叶不够吃。这里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养蚕妇女的同情和怜悯。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一转,却去描写杨柳丛中那高高的楼阁。也是在这样的四更天,高楼里的歌妓们还在歌舞靡靡,尚未归去。这里诗人用了“不信”二字来强调夜半时分的楼头歌舞,辛辣地鞭挞了达官贵人那灯红酒绿、荒* *** 的生活。这一艰一奢,对比鲜明,深刻地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南宋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剥削,对己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天地人心,这样的怎能不灭亡?意甚忧切,令人深思。
《送春》古诗赏析
杨花和子规的寓意是杨花,在诗中常代表离散的意象,提到子规,表达的感情是悲哀的。
古诗中杨花子规的用意:杨花落尽,子规悲鸣,无不表达一种哀伤,萧瑟之情。柳絮飘散,杜鹃夜啼,是古诗人表达悲伤的一种常用词语。杨花、子规两种意象意在表达对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时结合自身的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际遇,体现了内心的哀伤。
杨花即柳絮,柳絮纷飞,既点出了时节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子规即是杜鹃,相传为蜀帝杜宇死后精血所化,杜鹃啼血表达了一种悲伤的心境。
此处王昌龄左迁即贬官到龙标,地处荒凉,诗人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意在表达对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时结合自身的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际遇,体现了内心的哀伤。
作品特色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出自:
1、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北周·庾信《春赋》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晚春》
3、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4、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子规声里雨如烟 什么意思
王令《送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阅读王令《送春》,完成1~2题。
送春(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答案:
1.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2.图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抒发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赏析
这首写景诗中的哲理是不难理解的。子规,也叫杜鹃鸟、布谷鸟、杜宇、望帝,是那动人的传说使这小鸟有幸成为诗人笔下动人的象征。据《史书.蜀王本纪》载,在春秋时代,有个叫杜宇的人在蜀地自立为王,号曰望帝。他有位大臣叫鳖灵。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练而成,每夜都与出于江源之井中的情人朱利幽会。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至蜀国,望帝杜宇任其为相,命其治水。朱利思念鳖灵也到了蜀国。
一天,望帝出猎,在山野间邂逅朱利,见朱利貌美如花,便命纳入宫中为妃。此时朱利不知鳖灵已是蜀相,不敢言明身份,郁郁寡欢。鳖灵治水有功,望帝为其设宴庆功,鳖灵大醉,留宿宫中。深夜,朱利叩其门而入,二人抱头痛哭,各诉别后思恋之情。望帝发现二人幽会,并听到了所诉情由,悔恨交集,当夜草拟诏书,禅让帝位于鳖灵,自己隐入西山修行。
鳖灵继位。望帝山中思念朱利,郁郁而死,灵魂化作杜鹃飞回蜀都。至春则啼,滴血则为猩红杜鹃花。声声啼叫则是杜宇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因为有了这个传说,杜鹃鸟成为人们吟咏的对象,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的《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声斜阳暮”(秦少游《踏莎行》),“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胡曾《成都》),等等。这些诗句都寄托了诗人们的某种悲情。但王令的这首诗告诉人们,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是杜鹃鸟半夜还在啼血鸣叫,不信叫不回离去的东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鼓舞的力量,深沉的坚强。后人常常引用这两句,作为对事业追求的一种鼓励。
子规声里雨如烟意思: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原诗: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子规声里雨如烟”赏析:
“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下一篇:赏诗文是什么意思_赏文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