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诗词对仗查询工具_诗词对仗生成器下载

tamoadmin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1.诗词常用景语、对仗词、通平通仄字2.诗歌对仗有几种方式3.求急!对联起步,平仄详细分解!在诗词工具中可以快速查找自己想要的诗词方法有按照诗词名称直接在搜索框搜索、按照作者名字直接在搜索框搜索、按照教材的不同学段逐级查找、按照作者所属的朝代逐级查找。诗词,诗和词的统称,这里的诗一般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 词,特指宋词。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绝句的通称,对于诗的句数、字数、平仄

1.诗词常用景语、对仗词、通平通仄字

2.诗歌对仗有几种方式

3.求急!对联起步,平仄详细分解!

诗词对仗查询工具_诗词对仗生成器下载

在诗词工具中可以快速查找自己想要的诗词方法有按照诗词名称直接在搜索框搜索、按照作者名字直接在搜索框搜索、按照教材的不同学段逐级查找、按照作者所属的朝代逐级查找。

诗词,诗和词的统称,这里的诗一般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 词,特指宋词。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绝句的通称,对于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的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按照诗中每句字数的多少,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体裁。

词,作为诗的一种体裁,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律诗,通常每首8句。超过8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就每篇8句的律诗而言,每2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其中,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诗词常用景语、对仗词、通平通仄字

注:才子佳人出好句

? 本人笨拙来学习?

出:大佛寺内大佛卧

对:观音山上观音坐

出:王子桥上瞧王子

对: 白云山上赏白云

出:夜风凉,满院槐花香

对:晨光暖,河畔柳絮飘。

出:春风过江,两岸花红柳绿

对:蛟龙入海,两边汹涌澎湃

对:雨洗绿荷荷绽放

出:风梳堤柳柳扬发

出:雪白,天蓝,脚印长;

对:水绿,花红,涟漪圆。

出:侧耳倾听,春雨初至,大地一阵芬芳

对:抬眸远望,旭日东升,天空一片湛蓝

出:美人蕉没人浇美人蕉焦

对:夜上海悦上海悦上海夜

出:暗晦无光留过往

对:璀璨夺目现绽放

出:风是你,雨是你,风雨皆是你

对:站是佛,卧是佛,站卧皆是佛

出:如今霜风鬓白发

对:遥想青葱正芳华

出:羽扇纶巾少年郎,

对:铜雀豪宫小乔妹。

出: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对:赤壁怀古惜周瑜不及孔明

出:梦里风卷愁事起

对:山谷月升暮烟熏

出:千里飘雪覆塞北

对:万里春风度华夏

出:悲欢聚散一杯酒

对:春夏秋冬一年景

出: 庭园枇杷挂满枝

对:池塘荷花香四溢

出:半世浮沉,惊鸿

对:一生起落,淡定

出:不悲不喜不破不立

对:不阴不阳不温不火

出:月漏影疏婆娑夜

对:日影斑驳艳阳天

出:暮云归心,难遮凌云壮志

对:冬日送暖,彰显雪中送炭

出:一轮月,两树花,三弹琵琶到谁家。浑然不觉四更天。

对:一枝花,两片叶,三簇柳絮随风飘。原来已是四季更。

出:雨绵绵,深房欲滴千珠露。

对:楼空空,万般思念双行泪。

出:岁月为笔,相思是墨,字字是你

对:大风吹箫,树叶吹笛,声声入耳

出:堰塘潺潺声,鸟儿不羁叫。

对:山谷呼呼风,蝉儿放肆鸣。

出:温柔欲入眠,浅笑方乍醒。

对:美景已入画,夕阳现余晖。

出:雨落静湖唤涟漪

对:风吹密林起松涛

出:春光明媚心花开

对:秋日气爽乐逍遥

出:西游降魔取真经

对:聊斋除妖见善美

出:书为饭,诗当菜,对联下酒,谁与共。

对:地如床,云似被,天地同眠,众相知。

出:鹦鹉唱情歌,有谁懂

对:八哥叫吱喳,无答应。

出:凤箫吹断水云闲

对:龙笛声停月影移。

出:梦醒归何处,

对:彻悟在心间。

出:秋深情重莫别离

对:初冬暖阳要珍惜

出:狂风骤雨花果疏,

对:轻烟薄雾山林密。

出: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对:万紫无忧千分念,觉五味杂陈

出:只是一个相遇

对:成就一段

出:蛙鸣夜愈静,

对:蝉叫夏正欢。

出:山中寻夏? 绿树阴阴? 溪流潺潺

对:峡谷赏春? 小草青青? 花飞纷纷

出:藏陋室,莘莘学子,奋笔疾书

对:登雅堂,谆谆教导,慷慨激昂

出:相知相惜道缘浅

对:相亲相爱情谊深

出:千里飘雪覆塞北

对:万里春风度华夏

出:日暮钟鸣雁晚归,

对:星稀塔亮蛾扑火。

出:春夏秋冬逍遥乐

对:东西南北遍地花

出:北城小巷初入冬

对:南京秦淮晚来春

出:看人生百态,体会百态人生

对:走千山万水,领略万水千山

出:煮酒论英雄

对:空城退强敌

对:繁文

出:

诗歌对仗有几种方式

诗词常用景语、对仗词、通平通仄字

国学文化世界

23小时前

诗词常用景语(一)

平沙,落雁,斜风,斜雨,斜阳,斜辉 ,翠柳,绿柳,碧柳,依依,袅袅,杳查,纤影,瘦影,消遥,孤影,残阳,败柳,瘦柳,老树,昏鸦,时光,韶华,年华,年岁,华年,风华,流沙,别梦,断弦,筝弦,琴弦,恨老,怕老,谁晓,雁过,飞雁,鹏雁,鸿雁,雁鸿,落寞,漫舞,曼妙,寒香,玉蕊,长亭,兰亭,亭轩,兰亭,亭东,亭西,画楼,翠楼,楼台,红楼,玉笛,长笛,笙萧,浅弦,千山,五岳,四海,深壑,翠帘,清帘,幽帘,熏香,瑞脑,麝香,夜曲,珠翠,蝶鬓,钗悬,月梦,兰楼,羽衣,诉尽,烛泪,烛影,忽惊,闺楼,楼阁,兰阶,珠帘,晶帘,衷肠,断肠,密语,花魂,空杯,醉饮,豪饮,何以,雨泣,天暇。叶凝,捧雪,露凝,溪畔,叶老,菊黄,重云,寒浸,雨诉,伴酒,伴诗,伴花,伴月,乌蓬,水榭。临波,风弦,

诗词常用景语(二)

脉脉风,寒烟袅,云天渺,丝柳柔,柳丝柔,柳丝软,忆缠绵,梅映墙,覆新黄,鹅柳柔,云天碧,碧云天,霜雪闹,浮生梦,清风寂 ,霜天月,烟树杳,云烟查,诗几阕,几阕诗,叹长更,摇声远,冰颜媚,上眉稍,眉间绕,雁影深,雁影遥,楚宫腰,凭倚栏,斜倚栏,倚凭栏,郁浮欢,溅云霄,悲人后,笑人前,隐泪眼,依兰杆,绕指寒,山风啸,目送远,青石阶,拂筝弦,邀玉轮,深把盏,身觉冷,禅月圆,冷月残,夜渐沉,入诗裁,夜色阑,枕上书,闻杜鹃,醉红颜,独自欢,问谁怜,水生烟,绕草丛,春正酣,透帘栊,熏帘栊,绿浓装,醉人间,雾锁山,西风烈,雪千重,孤剑冷,孤独剑,青锋剑,碧血剑,空余梦,明月孤,眸蓄泪,忆当初,一杯无,上高楼, 上西楼,寒塘影,上层楼。雨叩窗,风叩窗,雪叩窗,竹叩窗,菊傲霜,月夜魂,透心寒,透茶凉,自烦恼,小楼东,小楼西,小亭东,小亭西,小轩东,菱舟,尘世游,惹秋愁,花烂漫,入仙境,出幻乡,荷田田,荷叶床,轮回景,风初静,那畔行,皓月孤,蛩声凄,蛩声欢,醅新酒,雪飘红,芳心碎,芳心醉,珍珠泪,花倾君,淬秋霜,香深处,破浮云,恰逢君,琥珀杯,瑶台畔,沉香谷,离人影,念已深,清波送,几盏莲,醉秋心,醉仙家,千般梦,万种缘,爱更深,江波渡,江上渡,依翠树,绕榭台,落盛开,凡世忘,携明月,上瑶台,喜碧柔,过千舟,春之秀,莺转喉,醉门台,叠瘦梦,芳菲梦,捻作词,梨香雪,入梦来,恐来迟,若梦中,唱柳稍,一梦遥,槐花梦,倾梦坠,风景娇。锦瑟篇,锁景深,渺尘音,别梦人,眸内呈,雅韵浓,弹指过,绕指柔,鸥去远,幻梦穿,一江秋,一江景,艾蒿香,草木凄,潇潇恨,典史裁,婵娟梦,醉心光,丝丝韵,卷染芳,笔下倘,画中游,意如兰,心若镜,几阙绵,字香缠,纂美文,初梦醒,捻字痕,逐水流,燕羽寒,夜宿湾,燕知还,多变幻,醉诗毫,万千娇,眸中落,旧蓝桥,泪潸然,泪湿衫,落红飘,枉凝眉,乱绪飞,梦同归,落叶纷,夜归人,品芳痕,梦留痕,楚香环,乱紫烟,急切弦,泪痕凉,系寸肠,春梦绝,白玉帐,满月陪,千层浪,上九霄,驹过隙,挑绣帘,银波梦,梦里传,滴芳翠,慢品香,醉春怀,万里穹,月影凉,动愁肠,夜色新,照九江,雨花飞,冷衾帏,愁万绪,忧郁落,舞彷徨,白天短,黑夜长,悠梦去,枕清霜,添几许,帘栊冷,风弄影,浪淘沙,随缘度,伴佛空,双飞处,比翼时,

诗词常用景语(三)

冷香摄魂,白雪莹莹,柳色青青,拂氤袅袅,一缕相思,几分惆怅,月透西窗,竹影透窗,梅影透窗,浮云沧海,诗心蝶梦,叶落花残,弱柳轻飘,菊韵枫情,娟娟如玉,素心凝恨,几度流光,幽情难逍,半卷珠帘, 一缕相思,几分惆怅,月透西窗,竹影透窗,梅影透窗,浮云沧海,诗心蝶梦,叶落花残,弱柳轻飘,菊韵枫情,娟娟如玉,素心凝恨,几度流光,幽情难逍,半卷珠帘,一叶孤舟,半江寂寞,香消漏尽,月色锁窗,万种柔情,柔情万种,压酒双流,唐诗元曲,唐风宋雨,惆伥迷酣,对夜无眠,唐词宋律,疏星点点,烟锁青山,愁思悠悠,无言尽诉,洋洋漫卷,冷风欺单,风舞霓裳,芳菲四月,一笺小字,枕上无心,飞花入梦,一缕芳魂,梦里清山,翠柳笼烟,水嗳鱼跃,东方神韵,相对无言,刀剑悲吟,猎措旌旗,芙蓉粉面,翠色罗裙,诗心缱绻,红尘百载。碧水柔沙,风曳诗情,月影娉婷。一卷闲诗,花开并蒂, 鹏击万里,千丝淡馆,绫罗小扇,长笛犹闻,浓雪清梅,流水托明,把盏清风,桃源美酒,梦里神游,曲终人散,经火历练,耳畔呢喃,闻笛折柳,菡萏浮波,幻梦千番,酿酒拾芳,碧水蓝天,清风醉月,雾锁峰岚,雾锁江天,迷蒙隐现,晓月一弯,清风携韵,香柔落笺,情思缱绻,一醉红尘,霎那芳华,月上稍头,瘳落红尘,月上西楼,清音妙曲,长堤独钓,千载悲歌,和墨飞诗,幻梦三千,烟波浩渺,汀花锦簇,浮云一纸,锦梦千舟,益友良朋,词真句美,扯下白云,朝霞晚露,随心遣笔,落墨相思,泪锁离情,心魂苦荡,思结幻渺,满院花香,风亲扬柳,夜雨敲窗,长堤漫步,雨卷飞花,冷雨敲窗, 飞花逐韵,万里云峰,

诗词常用的对仗词

副词对: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连词对: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介词对: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助词对: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叹词对: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象声词对:轰对嗡、当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当对扑哧、唏哩对哗啦。联绵对: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常用的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谁将——铺就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安得——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B: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借问——总为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常用通平通仄字

通,指此字可平可仄,分两种情况:

一、无论平仄,意思不变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二、平仄两音意义不同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扇 仄-名词 平-动词烧 仄-名词 平-动词行 仄-名词 平-动词吹 仄-名词 平-动词思 仄-名词 平-动词乘 仄-名词 平-动词从 仄-名词 平-动词传 仄-名词 平-动词闻 仄-名词 平-动词调 仄-名词 平-动词论 仄-名词 平-动词骑 仄-名词 平-动词观 仄-名词 平-动词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王 仄-动词 平-名词衣 仄-动词 平-名词冠 仄-动词 平-名词荷 仄-动词 平-名词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中 仄-动词 平-其它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相 仄-宰相 平-互相燕 仄-燕子 平-国名翰 仄-翰墨 平-鸟羽便 仄-方便 平-安静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为 仄-因为 平-作为雍 仄-州名 平-和也占 仄-占据 平-占卜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判 仄-判别 平-拼着不 仄-否定 平-是否傍 仄-依 平-同旁浪 仄-波 平-沧浪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施 仄-施舍 平-施行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供 仄-陈设 平-供给那 仄-无奈 平-何也华 仄-华山 平-华美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殷 仄-雷声 平-富 大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水韵中可平仄两用意思不变的56个字

笼、邅、缭、挠、姣、獠、爹、么、峨、狰、醒、妇、负、否、阜、亩、牡、蹂、揉、取、颔、嵌、巉、狙、楷、菌、巉、渐、撞、怒、吐、喷、论、翰、叹、漫、看、讪、钿、钞、铫、泡、刨、敲、过、髁、望、莹、凭、听、售、澹、蜺、批、忘、驱。

古诗词? 疏影

疏影

坚冰冷雪,看远山舞玉,烟起风烈。

野岭凝毫,荒陌铺笺,残阳晚照如血。

丹青墨染横疏影,瘦骨傲。斜插天阙。

蕴寒香、一点猩红,温暖寂寥冬月。

堪笑折腰斗米,纵文笔靓丽,柔媚无节。

雾重霾深,魄寂魂枯,一曲箫声呜咽。

江南塞北骚人泪,怎忍睹、穷奇饕餮。

暗香来、唤醒东君,打破苦寒长夜。

琼枝霜饰瑶池景,弱水弦弹玉殿秋。

雪展荒笺谁弄笔,云挥纤墨写风流。

朱门一曲声声慢,草舍三更淡淡愁。

瘦影依窗听落魄,残魂入梦叹秦楼。

求急!对联起步,平仄详细分解!

对仗

诗词的对偶,叫做对仗。

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形成对偶(两句对偶)。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规则: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实际上,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如上例中的“美”和“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等等。对偶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律诗中对仗的规则: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汉语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声

简单说,第一声和第二声叫平声

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叫仄声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编辑本段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编辑本段现代汉语中的平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编辑本段粤语九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粤语九声声调表如下:

阴 中 阳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诗 史 试 时 市 事 色 锡 食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编辑本段四声与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编辑本段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编辑本段姓名中的平仄

名字除了要好认以外,还要符合中国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要读起来上口,不能跟绕口令似的。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

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真情 为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

避免姓名的平仄声相同。现代汉语不讲平仄,以四声论之。所谓四声是指平、上、 去 、入。

例如:柳景选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很绕口,便不如柳敬官好听。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张叔向好听。纪仲宪都是去声,不如纪忠贤好听。

编辑本段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平仄在线查询工具雅荷〖小书僮〗:://ahwo/tools/XST/ 很方便实用。还有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交互查询。很适合入门的朋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