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诗经世俗讽刺诗研究_诗经中的讽刺艺术的意义

tamoadmin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1.讽刺人虚伪恶心的诗句没有良心的人2.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3.诗经里面的诗1、讽刺诗:用语包含讽刺内容的诗歌。 2、以嘲讽、讥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后、消极、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它的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富于幽默感。 3、常用夸张的手法塑造讽刺形象,一般不注重人物和情节,也不强调意境和含蓄。语言口语化、通俗化,鲜明犀利,明快有力。 4、同杂文、相似,像匕首、投枪,能迅速反

1.讽刺人虚伪恶心的诗句没有良心的人

2.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3.诗经里面的诗

诗经世俗讽刺诗研究_诗经中的讽刺艺术的意义

1、讽刺诗:用语包含讽刺内容的诗歌。

2、以嘲讽、讥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后、消极、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它的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富于幽默感。

3、常用夸张的手法塑造讽刺形象,一般不注重人物和情节,也不强调意境和含蓄。语言口语化、通俗化,鲜明犀利,明快有力。

4、同杂文、相似,像匕首、投枪,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作品如《诗经》中的《新台》、《相鼠》,现代的如臧克家的《生命的零度》等。

讽刺人虚伪恶心的诗句没有良心的人

《诗经研究史概要》是当代诗经研究大家夏传才先生写于1980年代初的一部诗经学专著,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总结两千年来诗经研究史的专著。

1、先秦时期。首先是春秋时期三百篇最初流传、应用和编订;其次是孔子、孟子、荀子先后进行的诗学研究。

2、汉学时期(汉至唐)。汉初,《诗》成为经,鲁、齐、毛、韩四家传诗。郑玄以毛诗为本,兼三家写成《毛诗传笺》,实现诗经研究的今古文合流。唐初孔颖达《毛诗正义》完成汉学的统一。六朝时期,文学理论家还开创了以文学眼光研究《诗经》的传统。

3、宋学时期(宋至明)。主要成就是朱熹的《诗集传》。

4、新汉学时代(清代)。清代提倡复兴汉学,反对宋学,形成新汉学,内部又有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冲突。主要成就是姚际恒、崔述、方玉润等人关于诗经研究的著作。

5、五四以来。鲁迅、郭沫若、胡适、闻一多等人,以现代研究方法和现代学术思想,把诗经学推向了现代。

1、《诗经》不是一部经书,而是一部最古老的诗歌选集。由于孔子拿它做教材,才被后世儒家归为“经”,以儒家思想进行阐释。

2、《诗经》不是一人一时的著作,而是五百年间甚至更长期间的积累与加工,不必每篇考订其作者。

3、古人注疏训诂繁琐曲解,掩埋了各篇真正含义,应扫除其影响。但历代学者文字训诂考订又是读懂《诗经》的基础,是今日研究的基础。

4、古人的方法:经学的,即作为儒家经典来解读;历史的,把诗经看做古史材料;文学的,当作文学作品来研习、欣赏。当代研究诗经的方法,亦有文学的、史学的、经学的研究方法。

5、三百篇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三颂40篇,其中《周颂》是西周王室的庙堂祭祀乐歌,主要出生于西周初期一百年间,主要是史官和太师的手笔,《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祭祀歌曲,《商颂》是宋国的祭祀乐歌,其制作时间有争议;二雅105篇,《大雅》全部是西周作品,主要是朝会乐歌,《小雅》基本是西周后期作品;《国风》160篇,绝大多数是春秋初期至中期的诗,一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豳风》的时代问题争议较大;《二南》旧说分歧较大,今人考订其为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这段时间。

6、诗乐合一与风雅颂分类:《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词,被称为笙诗,又衍生出“有义亡词说”和“有声无词说”;诗入乐说,汉唐时代认为诗三百全是乐歌,宋儒提出异议,认为有入乐和不入乐之分;风雅正变,《毛诗序》提出,郑玄发挥,认为歌颂周室先王世的诗,是“诗之正经”,那些讽刺诗爱情诗则是“变风”“变雅”,“不正”的意思。

1、“孔子删诗说”始于《史记》,孔颖达最早提出异议。此时众说纷纭,也是搞不清楚。史料不足,没有必要争论。

2、孔子整理《诗经》的标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攻乎异端,斯害而已”。

3、孔子的诗教,包括“兴观群怨说”“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也”“不学诗,无以言”“经世致用和触类旁通”。

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1. 关于讽刺虚伪感情的诗句

2. 关于虚伪恶心的人的诗句

关于讽刺虚伪感情的诗句 1.讽刺人虚伪的古诗带翻译

1、小人吟宋 邵雍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译文:卑贱的人是不讲气节的,他们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喜欢想起给与别人的帮助或东西,厌恶想起对别人的强取。

2、小人吟宋 邵雍小人无耻,重利轻死。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译文:小人无耻,利益为重死为轻,连被人杀死都不怕的人,还能怕别人的议论么?3、嘲鲁儒唐代:李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译文: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4、三绝句唐代:杜甫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译文:前年渝州刺史被杀,今年开州刺史被杀。

盗贼四起比虎狼还凶,更*。遭难者自述二十一家逃难到蜀地,只剩下一人离开骆谷。

说到两个女儿被掠啮臂时生离死别的情景,不禁向天嚎啕大哭。禁军兵马可称骁勇,施暴大略和党项羌、吐谷浑差不多。

听说官军在汉水杀了很多人(不是贼),妇女却多被留在军营。扩展资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233:讽刺诗的特点:用语包含讽刺内容的诗歌。

以嘲讽、讥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后、消极、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形式短小精悍,富于幽默感。

常用夸张的手法塑造讽刺形象,一般不注重人物和情节,也不强调意境和含蓄。语言口语化、通俗化,鲜明犀利,明快有力。

同杂文、相似,像匕首、投枪,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作品如《诗经》中的《新台》、《相鼠》,现代的如臧克家的《生命的零度》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人吟。

2.形容一个人虚伪,的诗句

1、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对联》

译文:长在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嘴尖皮厚,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5、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3.要一些批评和讽刺虚伪女人经典语句

1、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2、祝你早日修成正果!

3、你挺适合走上层路线的!

4、你这种人真是世间少有!

5、面具带久了,那就是脸了。

6、此人已经已经虚化成功了。

7、虚伪的心不会有坚固的腿。

8、装装装,接着装,累不累啊?

9、虚伪的真诚,比魔鬼还可怕。

10、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11、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12、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13、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粪了!

14、别跟别人说你认识我,那就是侮辱!

15、这么冷的天,你不冷呀!(你脸皮好厚呀)

16、会发出臭味的垃圾人,“唾弃”名词的源头。

17、如果别人看不出你的虚伪,你就不虚伪了?

18、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

19、考试不,放屁。不要慌,逮到就装茫。

20、世界就是这样,都是很虚伪,要是不虚伪,又怎么叫世界呢?

21、如果你什么时候学会了真诚,我想,你身边的人不再会在你转身后发生呕吐。

22、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中,人们所以得到拯救,并非由于忠诚,而是由于缺乏忠诚。

23、虚伪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

24、真实的暗疾是渺小,而伟大的暗疾则是虚伪。

25、当穷神悄然进来,虚伪的友谊就越窗仓促而逃。

26、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由于它是和毛病和虚伪对峙的。

27、虚伪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因为虚伪本身什么也不是……

28、虚伪鼓动我们把自己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衣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难。

29、披着羊皮的狼,带着面具的骗子,你脱掉衣服是禽兽,穿上衣服只是衣冠禽兽!

30、尝尽人间百味,还是清淡最美;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生活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平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带着面具,活在虚荣的梦幻里活得真实点,活得简单些,对就对了,错就错了,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不虚伪,不做作

4.讽刺人虚伪的古诗带翻译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诗中以“煮豆燃萁”为比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曹丕听后动了骨肉之情,深有惭色,也可能是怕世人耻笑,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只把曹植贬为安平侯作罢。曹植以其超群的文才,逃过一劫。

这首诗用的萁和豆本同根而生,比喻同曹植与曹丕本为兄弟关系,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什么是表面兄弟。

扩展资料: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参考资料:

曹植——搜狗百科

5.形容被人误解,自己百口莫辩的关于感情的诗词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关于虚伪恶心的人的诗句 1.形容一个人虚伪,的诗句

1、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对联》

译文:长在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嘴尖皮厚,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5、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2.形容一个人特别恶心的诗句

形容一个人特别恶心的诗句如下

1、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出自: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世上的人交往需要黄金,黄金不多交往不深。

2、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出自:清代·文映江《咏针》

译文:眼晴长在屁股上,只承认衣冠不认人。

3、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出自:明代·董应举《杂作》

译文:小官做大官,曲意逢迎他也高兴。

4、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出自:春秋·佚名《诗经》

译文:看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讲礼仪。

5、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出自:唐代·孟郊《择友》

译文:人中有禽兽之心,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

3.表达一个人很虚伪,心术不正的诗句

《鹧鸪天》南宋 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2.《赠从兄阆之》唐 李商隐bai: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依在光阴的门帷休憩,只一阵风经过,就刮走了不离不弃。 若爱也有错,错的肯定是我,你就像火,似水柔情du怎抵烈焰熊熊, 忘记了闪躲,弄得失魂落魄。迷恋痴情相依,以为有一天一定会相遇。 一声叹息敲醒了梦境,zhi思绪挂在柳梢,看着萌动的鹅黄绽绿。

3.《择友》唐 孟郊: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表面上好,实际上有矛盾,也就是形容面和心不合。

4.《杂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元 孟汉卿:画虎画皮难dao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些人前面做一手背后做一手,表面上看来挺好的,其实一直在背后不知怎么害你,说你的坏话,人莫人样。

5.《史记内·货殖列传》西汉 司马迁:天下容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

4.揭露人性虚伪的诗句

1、唐·孟郊《择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译文:虽然笑着但是未必和气,虽然哭着但是未必悲戚。表面结交,背地里关系生出荆棘。

2、唐·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唐·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4、明《水浒传》

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译文:这世间只有人心最恶毒,所有的事情还是需要上天造化。

5、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扩展资料:

虚伪,汉语词汇。意思为虚不真实,现代社会中多用来评价个人行为。

《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

《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

鲁迅 《彷徨》:“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5.中国有什么诗句是形容虚伪的人的

1.《贫交行》

唐代诗人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2.《择友》

唐代诗人 孟郊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坚心如铁石。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3.《咏针》

清代诗人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4.《杂作》

明代诗人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5.《醉太平·夺泥燕口》

明代诗人李开先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为什么自古就会有一些为了自身利益去出卖他人利益甚至他人利益的人?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是为了利益和而活着,他们自私,贪婪,但是,如果你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还是充满着助人为乐的好人的。

6.形容“人虚伪”的古诗词有什么

题长安壁主人

唐代: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释义: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1、“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揭露出金钱对人情世态的“污染”。黄金一直是古代社会的硬通货,而金钱换“友谊”的事情无论古今都不乏其例。早在西晋,鲁褒就深刻地指出:“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接,名誉益彰。”(《钱神论》)

2、“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形象地勾画出长安壁主人虚情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然诺”是信义的标志,金钱是欲望的化身,道德和欲望之间的沟壑永难填平,这是作为社会动物的人本然而终极的顽疾。“悠悠行路心”正指向这个本性,“悠悠”两字,形容“行路心”,十分恰当地表现出这份本性长久而自然地生长于世人心中。这样一种看似平淡的口气,对人的讥刺不露骨而能达到鞭挞入骨的效果。

3、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这首诗言浅意深,富有哲理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7.有没有关于讽刺人不要脸的诗句

1、有一首词曲《醉太平·夺泥燕口》专门讽刺挖苦贪婪之徒、贪得无厌的可憎嘴脸的,诗文如下: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醉太平》是曲牌名。这首词曲被收入明代李开先的《一笑散》中,原题作“讥贪狠小取者”。其语言生动逼真,平实易懂,用夸张的手法和形象的比喻,尖锐辣泼的讽刺了没脸没皮的贪婪者。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是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所作。也很辛辣生动。

诗经里面的诗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扩展资料:

1、现实主义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2、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3、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百度百科-诗经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诗是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认同而感发的愤怒和不满。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都有诗的踪影。

皆有曲调,诗与乐的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相传周代设有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