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赏析 古文赏析

古诗琴师意思_古诗琴师宋代苏轼

tamoadmin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钟子期的诗句2.古诗对韵歌3.伯牙鼓琴是古诗吗?4.初次见面结交朋友的诗句5.描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6.别董大古诗 及诗意意思一、别董大的意思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二、别董大原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

1.关于钟子期的诗句

2.古诗对韵歌

3.伯牙鼓琴是古诗吗?

4.初次见面结交朋友的诗句

5.描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

6.别董大古诗 及诗意意思

古诗琴师意思_古诗琴师宋代苏轼

一、别董大的意思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二、别董大原文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三、词句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3、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4、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5、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四、作者

唐代诗人高适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二、赏析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三、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百度百科—别董大二首

关于钟子期的诗句

古诗别董大的解释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著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别董大的解释

译文....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著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别董大的解释赏析。

别董大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作品鉴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著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 *** 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高适

(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别董大的解释及赏析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著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著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别董大的古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面对这 黄云千里,大雪纷飞,雁声凄楚,北风呼啸的景象,千

万不要感到惆怅。在这日暮天寒之地,恶劣环境之中,你的意志将得到

锻炼。

莫要因为环境艰苦,旅途寂寞而悲愁。在这蓝天之下你将不会感到寂

寞,在这蓝天之下你的名字将传遍大地,我为你而自豪。去吧朋友,你

将在四之内找到你的知音。

别董大的解释和字义

解释: 漫天的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不要担心你前去的地方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人不知道你的大名呢!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著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著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别董大古诗注释

别董大①

高 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④前路无知己⑤,

天下谁人⑥不识君⑦!

注释

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所以叫黄云。

③曛(x&n):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⑥谁人:哪个人。

⑦君:您。这里指董大。

古诗大意

千里长空布满了昏黄的云,连太阳也遮得阴阴沉沉。大雪纷纷飘落下来,北风吹送著南归的雁阵。董大,你不要担忧前面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普天之下,有谁不认识你董庭兰君!</PGN0086.TXT/PGN>

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字达夫,唐朝渤海沧洲(今河北省沧县)人。他半生流浪,比较接近人民,同情民间疾苦,曾两度出塞。去过辽阳、河西,做过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对边塞生活体会较深,边塞诗写得很好,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多描述安边定远的理想,歌颂舍身卫国的精神,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现象等,风格苍凉悲壮。《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高常侍集》。他与伟大诗人杜甫交情很深。

导读

这首七言绝句是送别友人的抒情诗。高适的《别董大》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董大是诗人的朋友,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诗里,作者劝勉友人董大不必为前程担忧,反映了他们的深厚友谊。

一、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眼前的景象。写正值北方的初冬,天空布满黄云,遮天蔽日,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氛围。诗人与朋友置身于风雪之中,天寒日暗,四顾茫茫,怎能不产生天涯沦落之感呢?这荒凉、冷漠的景象,为下面描写悲壮的送别创造了环境气氛。

三、四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送别,点明题旨。这两句话,是对朋友的鼓励和劝慰,是临别时赠给董大的豪言壮语。环境恶劣,生活艰难,仕途坎坷,但是不能灰心,要向前看。不要愁前进的路上没有知心的朋友,天底下有谁不了解您的品德和才能呢?诗人写这首诗时,也是处在不得意的时候,所以这里既是劝慰朋友,也是宽慰自己。诗人借送别友人的机会,也倾吐了自己心头的郁积。

这首诗是送人之作,其实作者也自抒怀抱,他当时有志不展,于是借此抒其才能过人,谁不识我的傲岸和自负。送别诗写得开朗达观,情调昂扬,毫无伤感之意,这是难得的。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先抑后扬,写景逼真,为抒情作反垫,情语真切而自然,质朴而劲捷,恰到好处。

古诗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天上的乌云遮得天日昏暗,

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请不要担心前面路途遥远没有朋友,

普天之下有哪个人会不认识你呢?

古诗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著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著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古诗对韵歌

1.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古诗

1、《伯牙》 作者: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释义: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高山流水觅知音》

势利交怀势利心, 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 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3、《写意二首》作者:牟融(唐)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的由来: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搜狗百科-高山流水

2.钟子期的诗句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钟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钟子期的诗句有哪些

赞知音伯牙善抚琴,子期最辨音,高山情依依,流水叹古今.高山可仰止,流水能赏意,人去琴无声,琴在无人知.题诗后[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席间咏琴客[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旅中怀孙路[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知音者诚希[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长安书怀呈知己[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4.关于赞颂伯和钟子期的诗

《琴藏幽谷知音绝》[1] 韩文宇

十年红梅深冬藏,不敌飞雪逆风扬。

子期难觅瑶琴绝,奈何枝落百花江。

《警世通言》冯梦龙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伯牙绝弦》》列子·汤问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无题》伯牙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冯梦龙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寄张元夫》薛涛

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绝弦已无声。

《写意二首》牟融

高山流水琴三弄,

清风明月酒一樽. 《无题》 不识 秀水映山若佳人,妙手抚琴弄天音。 冬去春来又一载,伯牙子期何处寻

伯牙鼓琴是古诗吗?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雷隐隐,雾蒙蒙,雨伯对雷公,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红杏有颜清露洗,玄关无锁白云封。

黑对白,绿对红,日下对天中。依依河畔柳,郁郁涧边松。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

清暑殿,广寒宫,明月对清风。朝霞对晚露,彩云对长虹。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春对夏,秋对冬,古柏对苍松。才子对佳人,樵夫对渔翁。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薄对厚,淡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金芍药,玉芙蓉,碧水对青峰。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对雪谁家吟柳絮,披风何处芙蓉。

繁对简,叠对重,浪蝶对狂蜂。文臣对武将,马迹对行踪。和风剪柳千丝绿,瑞雪妆梅万点红。

奇对偶,单对双,黄河对长江。太阳对月亮,嫦娥对吴刚。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云对雨,雾对霜,辽阔对宽广。吹拉对弹唱,舞调对歌腔。春风一夜桃符满,德泽万民米酒香。

牛对马,猪对羊,膘肥对体壮。狡猾对憨厚,凶狠对善良。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狮对虎,豺对狼,惩罚对奖赏。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笔对墨,赋对诗,剑客对琴师。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争对让,望对思,喉舌对腰肢。仙风对道骨,国色对仙姿。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贤对圣,是对非,红瘦对绿肥。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

鸡晓唱,狗夜吠,对银龟。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拙对巧,丑对美,珍珠对翡翠。宁静对喧嚣,喜悦对伤悲。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

实对虚,有对无,加减对乘除。青山对绿水,三山对五湖。有田不耕仓储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汨罗江,洞庭湖,玛瑙对珍珠。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宾对主,婢对奴,金盘对玉壶。竹叶报三春,梅花开五福。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兄对弟,子对父,北岳对西湖。三皇对五帝,西汉对东吴。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龙对凤,犬对鸡,燕语对莺啼。绵腰如细柳,嫩手似柔痍。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南对北,高对低,柳岸对桃溪。燕舞好年华,莺歌新世纪。鹦鹉啭音劳舌底,蜘蛛结网费心机。

越对赵,楚对齐,塞北对关西。岁月赋诗情,春风添画意。落花悠扬飞上下,流水漂泊绕东西。

勤对俭,巧对乖,吝啬对慷慨。惊涛对骇浪,山川对湖海。院庭不大聚财富,柴门虽低出人才。

门对户,巷对街,皎皎对皑皑。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举目欣看春早到,抬头喜见燕归来。

哭对笑,喜对哀,杏眼对桃腮。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春色不随流水去,花香时送好风来。

朝对暮,荣对衰,快乐对悲哀。和风对细雨,雾散对云开。雄鸡三唱送冬去,喜鹊一声迎春来。

兵对卒,将对帅,屯兵对扎寨,艰难对困苦,成功对失败。红梅灿灿迎春到,秋水盈盈盼客来。

赢对亏,买对卖,储蓄对借贷。股票对期货,批发对零卖。春夏秋冬走红运,东西南北广进财。

皮对毛,甲对鳞,富贵对清贫。山穷对水尽,柳暗对花明。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官对兵,军对民,父子对君臣。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忧对喜,戚对欣,禅语对佛经。春种对秋收,播种对耕耘。北国南疆歌盛世,东海西域颂升平

绩对勋,懒对勤,久雨对新晴。暮山云外断,新月水中明。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男对女,阳对阴,黑暗对光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人对已,爱对嫌,鹤发对童颜。春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闲。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寒对暑,日对年,荡板对秋千。青山对碧水,薄云对轻烟。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轻对重,柔对坚,凿井对耕田。荒郊对野外,钟鼓对管弦。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平原对山川,盛席对华筵。有事但近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爹对娘,祖对孙,拂晓对黄昏。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长对幼,季对昆,旅舍对军屯。新仇对旧恨,报怨对怀恩。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时对空,合对分,清明对春分。星辰对日月,宇宙对乾坤。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家对国,治对安,鱼雷对导弹。冲锋对陷阵,懦弱对勇敢。将相胸前堪走马,公候肚里好撑船。

肥对瘦,窄对宽,耳听对目看。聊斋对水浒,华佗对鲁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鞋对袜,衣对冠,丝绒对绸缎。油盐对酱醋,锅碗对瓢盘。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软对硬,湿对干,短袖对长衫。刀枪对棍棒,程控对遥感。春盈大地群芳艳,福满人间举国欢。

牧对樵,鼓瑟对吹箫。秋声对春色,白绫对红绡。春涂杏蕊花皆笑,雨润松针叶尽娇。

夕对朝,野外对荒郊。落花对流水,去岁对今霄。金瓯已固千峰美,玉镜重圆四海娇。

微对巨,少对多,雨笠对烟蓑。牛郎对织女,妙舞对清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笼对箱,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洁,地利对人和。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清对浊,美对佳,谦虚对浮夸。寒来对暑往,秋实对春华。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雷对电,雾对霞,酿酒对烹茶。竹篱对茅舍,海角对天涯。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

楼对阁,厅对堂,朝雨对夕阳。瑞雪缀北国,鲜花绕南疆。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

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龙飞对风舞,故国对他乡。庭院日晴黄鸟并,江湖浪阔白鸥双。

衰对壮,弱对强,水色对山光。春来柳亦醉,日出花更香。莺歌燕舞乐金谷,花红柳绿映画堂。

正对歪,柱对梁,殷实对小康。眉清对目秀,鼻直对口方。燕喜新居春正暖,莺迁乔木日初长。

初次见面结交朋友的诗句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传说,不是古诗。本文选自《列子》,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描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

1. 关于结交朋友的诗句

关于结交朋友的诗句 1.关于交朋友的诗句 古诗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庄子·山木》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古辞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汉·扬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操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宋·陈刚中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宋·杜耒

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明·袁中道

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 ——明·陈子龙

2.用心交朋友的古诗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塞万提斯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印度)释迦牟尼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波斯)萨迪 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英)莎士比亚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伊索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 -(英)拜伦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波斯)萨迪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 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希腊)伊索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

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希腊)苏拉格底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美)富兰格林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五卷书》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

3.关于交友的诗句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庄子·山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古辞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汉·扬雄。

4.交朋友的古诗,名言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

刘巴传》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冯梦龙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韩愈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刎颈之交。——《汉书。

诸葛丰传》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先人而后己。

——《礼记》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

——拉丁谚语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陶渊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李白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夏。

5.关于交友的古诗句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庄子·山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古辞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汉·扬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操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6.形容交友的诗句

形容交友的诗句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

----------------

一面之交情稍浅

二心真交无遮掩

八拜之交几重情

千里神交浓厚显

7.关于交友的诗文

1、杜甫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②,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③, 此道今人弃如土④。 注释 ①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

贫交,古歌所说:“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 ②覆:颠倒。

③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管仲贫困,也欺负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

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 ④弃:抛弃。

译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 武定祸乱非公谁。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人生交契无老少, 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2、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3、汉乐府 箜篌谣·结交在相知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鉴赏 此诗《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属《杂歌谣辞》。

箜篌,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此以为题,与歌辞内容无关。此歌似为拼合之作,前四句讲交友识人之道,后六句讲处世保身之诀。

合而言之,都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与汉乐府中一些警世喻理之作属同一类型。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这二句是说知心朋友比骨肉之亲还要亲。第一句说交朋友要交到心上,彼此心相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亲可信的朋友。

第二句是说何必骨肉之亲才算亲。这是用骨肉之亲来与知心朋友之亲相比衬。

骨肉之亲,如不知心,亦可变成路人或仇人;相反知心朋友之亲,却可作到真正的亲。古往今来,这两方面的事例多矣。

这两句就是这一情况的总结和概括。“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这二句是说如何才能交到知心朋友。甘言,即甜美之言。

苏秦,战国时人,善说辞,游说各国君主,皆投其所好,各有一套说辞,历史上被视为耍嘴片子的能手。交朋友,不能只听对方甜美的言辞。

古云:“华言虚也,至言实也,甘言疾也,苦言药也。”可见华丽之言,甘美之言,往往是虚的,因而是“无忠实”的,对人有害的。

无忠实,即心不诚,情不真。世薄,是说世情淡薄,即风气不好。

多苏秦,即花言巧语的人太多。正因为世风如此,故交友特须留意,这两句是交友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

以上是此诗的第一层内容,即陈说交友识人之道。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这两句以草为喻,草遭风吹,有的随风暂时倒下,可是风过后仍可挺起来,照样生长;有的则随风吹上天,成了暴发户,但风一停便会掉下来,成为无可依靠的弃物。两句意思是与其追求一时的富贵,飘浮虚华,不如安于贫贱,不离本根。

二句互文见义,上句“从风”直贯下句,下句“富贵”以反义(贫贱)反绾上句,“草”则关合两句。靡,披靡,倒下。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摧杌(wù误),摧折倒下。

这两句以树为喻,君不见山头之树,所处势位高则高矣,似可傲视它树,可是一旦摧折倒下,照样被砍伐当作柴烧。两句意思是别看有权有势者居高自傲,不可一世,一旦垮台了,也不过同薪柴一样不值几文。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这两句以井泥为喻,意思是:井中之泥岂能甘心永远沉于井底,不思出井一见天日?可是一旦到了井上,日晒泥干,风一吹便成了埃尘四处飞扬矣。

两句意思是如果不甘心沉于下层,一心想出头露面,结果也只能是如浮尘之一场空。综合这三个比。

别董大古诗 及诗意意思

1.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

2. 关于俞伯牙的诗句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 1.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古诗

1、《伯牙》 作者: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释义: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高山流水觅知音》

势利交怀势利心, 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 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3、《写意二首》作者:牟融(唐)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的由来: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搜狗百科-高山流水

2.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古诗

1、《伯牙》 作者:王安石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释义: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2、《高山流水觅知音》势利交怀势利心, 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 千古令人说破琴。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3、《写意二首》作者:牟融(唐)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3.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文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的心中的景象。

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的来由,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

这个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有同名电视剧《高山流水》。俞伯牙曾写道: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有后人写道: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4.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诗句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钟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5. 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说明由来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由来: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2又有说,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高山流水觅知音!。

关于俞伯牙的诗句 1.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古诗

1、《伯牙》 作者: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释义: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高山流水觅知音》

势利交怀势利心, 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 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3、《写意二首》作者:牟融(唐)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的由来: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搜狗百科-高山流水

2. 历史上俞伯牙的诗句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古来论文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下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3.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诗句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钟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作品名称

别董大二首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高适

作品别名

别董大

作品出处

《全唐诗》

快速

导航

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别董大二首⑴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⑷,一离京洛十余年⑸。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董大:名不详。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2]?[3]?[4]

白话译文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4]

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3]?[4]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第一首诗,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胸襟开阔,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